航天|我国第三代航天远洋测量船远望6号:追星逐箭 向海问天( 二 )


此时 , 全区合练还在正常进行 , 全体参试人员立即分作两路、忙而不乱 , 两项任务互不干扰 。 一个半小时后 , 他们及时捕获目标 , 精准发出遥控指令 , 圆满完成卫星姿态调整 。
应急十分钟 , 幕后十年功 。 多年来 , 船上的试验机房内灯火彻夜通明 , 各专业组结合测控任务 , 坚持定期进行联调演练、设备维护、数据分析 , 在一次次任务准备和任务实施中锤炼出随时完成任务的能力 。
(三)
2020年6月6日 , 航行中的远望6号船紧急关闭了发动机 。
“有根绳子缠在螺旋桨上了 。 ”在船尾甲板 , 实习技师章鹏程控制着潜航器 , 在螺旋桨附近仔细观察 。
船舶大海航行 , 被废弃的缆绳缠住是最麻烦的 , 轻则主机超负荷工作 , 重则直接抛锚停机 , 水下排除故障难度高 。
海面上 , 2名轮机技师站在补给用的金属吊框内 , 慢慢降到和海面齐平 。 1人对着平板电脑里水下图像 , 另1人把着4米长的特制切割刀 , 调整角度来回切割 , 将缠绕的缆绳清除干净 。
在这场故障排除过程中 , 船员们短时间内自制出的3D打印串绳器、焊接割刀、双钩等工具功不可没 。
多年来 , 远望6号船成立测控支持实验室、“创”团队、“源”动力工作室等多个创新平台 , 一系列新科技、新发明得到广泛应用 。
(四)
2021年2月10日 , 农历腊月二十九 , 远望6号船在爆竹声中再次启航 。
循着最后的手机信号 , 轮机技师鹿佳来到船尾 , 在卡顿的视频画面中为怀孕的妻子送上新春祝福 。
19年海天生涯 , 历经2代3艘远望号 , 鹿佳早就习惯了聚少离多 。 日复一日积累下近千张面额不等的电话卡 , 摞成厚厚的3大本 。
“第一本凑满用了快10年 , 现在出海多了 , 四五年就要放满一本 。 ”捧起沉甸甸的“集卡册” , 鹿佳颇为动情 , “这里的一分一秒 , 见证了我的青春、爱情和亲情 。 ”
除了聚少离多 , 船员们还需面对海上的寂寞孤苦 。 年均200天在海上 , 再壮观的景色也显得乏味 。
“要是能看到一点绿色也好啊 。 ”人力资源部主任罗海艇在一次午餐时发现一粒蒜头发了芽 , 灵机一动倡导在船上开展种蒜苗比赛 。
很快 , 蒜苗萌发了 , 或深或浅的绿色 , 在不经意间装饰了整艘远望6号船 , 成为深蓝中“最美”的风景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