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ncent|腾讯游戏向多平台追究账号租卖背后:如何防止绕过“防沉迷”?( 三 )


需要注意的是,该功能也并非“万无一失” 。8月26日,贝壳财经采访人员联系到一位从事“代过人脸”业务的黑灰产人士,对方表示微信用户只要支付80元(QQ用户120元),让“料子”(即尚未注册的成年用户)将自己的身份信息绑定至游戏账户中,就可以过人脸识别验证 。
但一旦绑定上“料子”的身份信息,游戏账号的后续人脸识别就只能再由“料子”进行验证了,且每次服务都需要收费,该黑灰产人士表示,如果后续再弹出人脸验证,他会以40元一次的价格提供后续服务 。
实际上,即便未成年人通过特殊手段“上号”,人脸识别也会大大增加其游戏成本 。“如果说身份证实名验证系统是一道门,那么人脸识别系统就是一堵墙 。你只要配一把钥匙就能开门,但面对一堵墙,虽然一两次可以翻过去,但如果次次都翻墙,成本就太高了 。”8月24日,郑毅决定不再接游戏中的“过人脸”业务,理由是成本太高且违法 。
据了解,目前教育界支持刷脸游戏的声音并不少 。“建立防沉迷系统,1,必须国家强制实行,2,必须各游戏平台联网,统一实施,否则,用户换一个游戏就可继续玩,3,每次玩游戏都进行人脸识别,或者其他可验证本人身份的方式验证,就如现在高考志愿填报系统,为避免被他人使用,每次登录都需要验证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告诉贝壳财经采访人员 。
在他看来,每次玩游戏都要通过人脸识别或其他可验证本人身份的方式验证,“从技术手段上来说,这完全可以实施 。事实上,今后针对成人用户,也必须建立防沉迷系统,现在已有这方面的建议,成人沉迷游戏也是严重的社会问题 。有可实施的防沉迷技术不用,能解释的理由,就是纵容 。”
但另一方面,人脸识别也催生了新的问题 。
郑毅告诉采访人员,人脸验证打击最大的其实并不是未成年玩家,反而是买号的成年玩家 。“许多成年玩家为了追求游戏快感,购买了游戏等级高、装备好的账号 。后来跳出人脸识别时被识别出不是本人,结果被上了防沉迷,一天只能玩几个小时,得不偿失 。”网友“动漫路人乙”表示,“游戏玩了一半突然就弹出了人脸识别,弄都弄不好还得重新登录,每次都一样,体验极差 。”
防沉迷究竟要怎么做?专家:需要多方面共同努力
贝壳财经采访人员发现,过度的人脸识别行为也可能会为隐私保护带来隐患 。根据8月20日通过的《个人信息保护法》,生物识别和不满十四周岁未成年人的个人信息被列为了需要“单独同意”的敏感信息 。
“用人脸识别抽查是否是本人在玩对于未成年人沉迷游戏是很有效的预防手段,当然这也是一把‘双刃剑’:正常玩游戏的成年玩家也会被抽查,目前人脸识别需要用户的单独同意,在法律法规和政策层面还缺少有强制执行力的要求,执行过程中也要找到恰当的技术方法 。”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网安中心测评实验室副主任何延哲对贝壳财经采访人员表示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