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 Frank Wilczek
翻译 | 胡风、梁丁当
中文版
或许很快 , 我们就能模仿生命体的功能 , 制造出能自我复制的机器 。
纵观历史长河 , 富有创造力的人类工程师不断从生物世界中汲取灵感 。 莱昂纳多·达芬奇(Leonardo da Vinci)受到鸟类、鱼类和乌龟的启发 , 分别设计了飞行器、潜艇和坦克 。 如今 , 受动物神经系统启发而研发的计算机构架——人工神经网络 , 已成为机器学习的前沿技术 。 但这些应用都未触及生物学的深层结构 。 而这 , 或将成为未来创造的灯塔 。
诺 贝 尔 生 理 学 或 医 学 奖 获 得 者 保 罗 · 纳 斯(Paul Nurse)在他的新书《生命是什么?》(What is Life?)中指出 , 生命的深层结构指的是细胞或有机体这样的基本单元 , 它们能够自我繁殖 , 并允许微小的变异 。 繁殖与变异共同通过自然选择推动物种的演化 , 从而形成多样化的生物种群 。 它们不仅能够在变化的环境中存活 , 还能够利用新的机会 。 而那些成功适应环境的单元就能继续繁殖后代 。
类似的机制在不同的尺度上都发挥着作用 , 构成了众多关键生物过程的基础 。 胚胎从单细胞发育为成熟有机体的过程中 , 会经历好几个生长阶段(人类有几十个) , 每个都与前一个略有不同 。 最终 , 受精卵繁衍出各种不同的细胞 , 包括心脏、肝脏和脑部的细胞 。 在一个微型的演化过程中 , 局部物理、化学环境中的信号会诱导“正确”的细胞形成 。 当干细胞在应对损伤 , 或者是皮肤、肠道和血液细胞由于磨损而死亡时 , 这样的微型演化机制也会被激活 。
约翰·冯·诺依曼(John von Neumann)和达芬奇一样 , 也是一位有远见的工程师 , 只不过他表达的方式不是通过艺术 , 而是方程式与图表 。 他创建了博弈论 , 以及以程序和随机存储器为基本特征的“冯诺依曼体系”——这几乎是所有现代计算机的基础 。 他早期将量子力学与信息理论联系起来的一些观点直到“第二次量子革命”时才被广泛认可 。
冯·诺依曼于1957年去世 。 去世前 , 他正在研究一个新项目 , 其未完成的手稿后来被收入了自我复制自动机理 论 》(Theory of Self-Reproducing Automata)一书 。 其中 , 他精确地设计了一个被称为“通用复制器”的数学模型 。 它包括三个基本组成部分:机器A是一台可以根据指令整合资源并进行组装的机器 ;程序B能够指挥机器A;主程序C可以指挥A来制造A+B+C 。
对于这种能在简单化的现实世界中运行的复制系统 , 冯·诺依曼做了严格、详细的设计 。 从技术上讲 , 它是一台元胞自动机 , 可以从周围随机散落的碎片中获取零件 。 原则上 , 根据他的设计 , 你可以用现代技术造出一个3D打印与计算机的混合系统 , 它能够收集材料来制作你想要的东西或复制其自身 。 通过精心设计故意犯错的程序或宽松的质量控制 , 我们也能解锁生命的另一个秘密——变异 。
推荐阅读
- 科学|中阳县北街小学:体验科学魅力
- 牛上|英媒文章:2021年最有趣的科学发现
- 曹志兴|90后教授曹志兴:最一流的基础科学来源于好奇心
- 审判|直接服务“三城一区”主平台,怀柔科学城知识产权巡回审判庭成立
- 生物地球化学过程|我国科学家发现第五条甲烷产生途径
- 孩子|“双减”后 科学实践课如何做好“加法”
- 生命科学学院|科技馆内感受科技魅力
- 牙膏管|太空跨年是什么体验?航天员在太空也能吃到家乡美食?| 科学密探
- the|美CDC缩短新冠隔离时间被指从遵循科学变成了遵循CEO们的意见
- 抗体|六大科学突破闪亮二〇二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