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郑若麟:中西舆论战中,“用对人”比“控制内容”重要得多( 三 )


在新冠病毒溯源问题上 , 也存在着同样的情况 , 在其他更多的方面也是如此 。 这就使得中国今天在西方主流舆论中的形象跌落至历史上的最低点之一 , 今天西方各种民调都证明 , 西方主流民意对中国均持非常负面的看法 。
可以说在这场舆论战中 , 我们几乎已经被逼到了上甘岭的地步 。
观察者网:其实如果对某个条目有不同意见 , 把不同意见同时放上去 , 让不同的观点、不同描述的“事实” , 也就是不同的历史 , 让读者自己去识别 , 不就可以既遵循了言论自由的原则 , 又达到尊重事实、纪录历史的准则了吗?为什么维基百科不愿意这么做呢?
郑若麟:我刚才说 , 第一是舆论战已经进入到上甘岭战役时代;而第二则是 , 这次维基百科事件非常有力地说明 , 要做到尊重事实、纪录历史 , 第一要素就是人 。 维基百科非常清楚 , 只要把人控制在手上 , 就不怕“事实”和“历史”会违背维基百科意欲遵循的方向 。
我们都知道 , 一个人世界观的形成 , 与他接受的外部信息 , 存在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两者谁影响谁 , 是一个鸡生蛋、蛋生鸡的问题 。 当一个事件发生后 , 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看法 。 这时 , 人们一般都会去追逐与自己看法接近或类似的媒体 , 去进一步印证自己的看法 。
主流媒体也是如此 , 当主流媒体与我们的观点、看法不一致的时候 , 我们就会有发声的欲望和需求 。 维基百科就是在这时出来试图说 , 我来给你一个说明你观点的机会(在遵循三原则的基础上 , 也就是说 , 同样脱离不了主流媒体的框架——这就是西方舆论控制高妙无比的技巧) 。
在这样一个背景下 , 维基百科就必须给你一个“自由”的发言阵地 , 此时撰写条目的“用户”便显得非常重要 。 如果一个“用户”的政治理念与维基百科相悖 , 我们可以想象他是否能够被接受;但维基百科又是一个“自由”的百科全书 , 所以也要接受一些不同的观点 。 那么如何来寻找这个平衡呢?既让你“自由” , 又能够使你不出我的“轨”?这时 , 用“什么样的人”便成了关键 。
用对了人 , 你可以对他说 , 你是完全自由的;因为他心里知道 , 你的世界观与我是一样的 , 你即便再“自由” , 也不会“出轨”;但用错了人 , 再规定你不许做这个、不许做那个 , 他也无法保证你不“出轨”、或对你实施“高级黑”……这次维基百科显然是发现 , 它用错了一部分人 。 至少上述被开除的7名大陆用户和取消管理权限资格的12名管理人员 , 就是“用错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