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专业有门不教算法的“伦理必修课”( 三 )


吕宝粮和郑戈介绍 , 国外不少高校也开设了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伦理课 。 比如麻省理工学院的“工程师伦理:人工智能” , 从引发伦理困境的工程案例出发 , 揭示其背后的深层问题 。 又如普林斯顿大学的人工智能与伦理对话项目 , 由该校人类价值中心和信息技术政策中心联合开发 , 建有案例库 , 供教学和研究使用 。  
“我们身处数字社会 , 人工智能已从前沿技术变成基础技术 , 带来了一系列伦理、法律和治理问题 。 ”郑戈表示 , 国内高校相关专业都有必要开设伦理类课程 , 从人才培养入手树立“科技向善”理念 , 让大学生拥有自觉的科技伦理意识 , 在未来职业生涯中践行科技伦理、遵守法律法规 。  
他还建议国内科技和教育工作者借鉴麻省理工的做法 , 为中学生开发人工智能伦理课程 。 据介绍 , 麻省理工为中学生开发的课程旨在提高青少年使用智能手机、社交媒体时的自我控制和道德判断能力 。 “网络平台经济也叫注意力经济 , 平台背后的行为偏好算法让很多青少年沉迷其中 , 花费了大量时间 。 ”郑戈说 , “中学可通过课程教育 , 让学生了解网络平台的算法逻辑 , 产生对人工智能两面性的自觉意识 。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