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7日 , 神舟十二号航天员乘组刚刚返回地球 , 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太空出差三人组”情况如何?据介绍 , 空间站阶段航天员乘组返回地面后恢复工作分为隔离恢复、疗养恢复和恢复观察3个阶段 。 目前三人已完成隔离恢复工作 , 即将转入疗养恢复阶段 。
文章图片
关键技术验证收官之战
“中国空间站在轨建设分为关键技术验证和建造两个阶段实施 , 神舟十三号任务是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阶段的决胜之战、收官之战 , 也是空间站在轨建设过程中承前启后的关键之战 。 ”在发布会上 , 林西强如此说道 。 据他介绍 , 通过神舟十三号任务 , 将更加全面地考核工程各系统执行空间站任务的功能性能,以及系统间的匹配性与协调性 。 神舟十三号任务结束后将组织进行全系统综合评估 , 满足要求后转入空间站建造阶段 。
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任务是我国第七次载人航天飞行 。 2003年10月 , 中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成为浩瀚太空的第一位中国访客 , 之后 , 中国航天员又6次向太空进发 , 到现在已经有12人17人次造访太空 。 中国载人航天按照“三步走”的发展战略稳步迈进空间站时代 。
早在1992年 , 我国政府就制定了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发展战略 , 建成空间站是发展战略的重要目标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主任郝淳曾提到:“建造空间站是我国载人航天三步走战略的第三步 , 到现在已经进入了空间站建造的关键时期 。 ”
按照空间站建造任务规划 , 今明两年将实施11次飞行任务 , 任务间紧密关联、环环相扣 。 今年6月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主任助理季启明曾提到 , 根据我国空间站建造规划 , 将在两年时间内建成以核心舱为控制中心 , 问天、梦天实验舱为主要实验平台 , 常年有人照料的空间站 。 两年时间内 , 各个舱段将在轨道上“搭积木” , 组建中国空间站 。
季启明表示 , 建设和运营空间站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科技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 在近地轨道建造和运营空间站 , 可以长期开展有人参与的、大规模的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 , 能够极大地促进空间科学、生命科学等空间技术发展 , 辐射带动相关领域技术创新 。 中国空间站的建造运营将为人类开展深空探索储备技术、积累经验 , 是中国为人类探索宇宙奥秘、和平利用外太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的积极贡献 。
中国空间站建设起步相对较晚 , 但也有后发优势 。 总体看 , 中国空间站功能齐全、技术先进、规模适度 , 在可靠性安全性、舒适宜居性、综合效能、兼容拓展以及信息、能源、动力技术和运营费效比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 在空间应用方面 , 有望取得若干具有重大价值的科学发现和技术创新成果 。
推荐阅读
- 区块|面向2030:影响数据存储产业的十大应用(下):新兴应用
- 地面|全程回顾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乘组圆满完成第二次出舱任务
- 植被|二十年后的成都
- 硬件|日本要在十年内量产2nm?
- 末端|菜鸟发布2022物流科技十大趋势报告
- 器件|6G、量子计算、元宇宙…上海市“十四五”聚焦这些前沿领域
- Top10|2021最受年轻人关注的十大人物
- 领域|上海市电子信息产业“十四五”规划:以集成电路为核心先导
- 前瞻|6G、量子计算、元宇宙……上海市“十四五”聚焦这些前沿新兴领域
- 建设|数据赋能业务,数梦工场助力湖北省智慧应急“十四五”开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