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揭秘神舟十三号太空之旅

揭秘神舟十三号太空之旅
10月16日凌晨 , 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拔地而起 , 将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顺利送入预定轨道 。 这是中国空间站在轨建造关键技术验证的决胜之战 。 3名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将在太空驻留长达6个月 , 刷新了中国航天员太空之旅的时长新纪录 。
未来3个月 , 他们在太空中将面临哪些考验 , 将开展哪些工作 , 有哪些生活亮点?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研究员、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总设计师黄伟芬揭晓了答案 。 她说 , 经过神舟十二号航天员乘组的3个月驻留 , 所有航天员系统的工作人员 , 包括航天员们 , 对此次神舟十三号任务更有信心 。

系统|揭秘神舟十三号太空之旅
文章图片

2020年7月10日 , 神13乘组参加人站联试 。孔方舟摄
6个月太空之旅航天员很忙
黄伟芬说 , 神舟十三号飞行乘组在轨驻留6个月 , 需同时管理天和舱、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天舟二号、天舟三号形成的组合体 , 将按计划参加天舟二号舱段转位试验 , 进行手控遥操作对接试验、再生生保在轨维修及验证试验 。
此外 , 航天员还要完成大量的飞行任务在轨数据收集与人因工程技术研究、航天医学实验、空间应用系统实验、科普教育活动等 , 完成空间站站务管理、物资盘点、日常维护等工作 , 并将执行2至3次出舱活动任务 。 “各项工作 , 已经安排得满满当当 。 ”她说 , 比如航天医学的实验研究就增加了11项 。
黄伟芬也坦言 , 在轨飞行6个月 , 航天员身心素质将经受更大挑战 。 随着飞行时间的大大延长、特殊环境、任务量增加等因素相互作用 , 航天员身心健康受到的负面影响累积 , 心血管系统、肌肉和骨骼系统等失重生理效应更加凸显 , 出现睡眠障碍等不适问题和应急医学问题的概率增高 。
同时 , 航天员长时间工作生活在狭小、密闭、隔离、振动、噪声等多种复杂、特殊因素交织的环境中 , 可能面临睡眠状态的变化、身心负荷过重等因素的影响 , 容易出现不良心理反应 。
个性化保障全力支持航天员长期飞行
黄伟芬说 , 针对6个月长期飞行挑战要求 , 航天员系统在选拔训练 , 健康、工作、生活等驻留保障技术方面进行了充分地研究和准备 。 航天员各项保障技术既要应对6个月失重等环境因素的影响 , 更要适用于不同性别、不用年龄的航天员个体 , 因此保障方案既有刚性约束 , 也有弹性范围 。
针对不同时期、不同个体的身心特点 , 神舟十三号任务中着力强化了每月对航天员健康状态的定期全面评估 , 根据综合评估结果 , 对标方案预案 , 及时调整航天员失重防护锻炼的类型、项目、强度和时间 , 适当调整航天员营养配餐方案及功能食品类型 , 适时调整航天员心理支持内容、模式和时机 , 加大支持力度 , 确保航天员以饱满、良好的身心状态执行长期飞行任务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