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寿命受到了影响
如何让中国航天员
不再承受这样的痛苦
和消除火箭飞行失败的隐患
火箭院人决心解决这一世界难题
经过半年多的调查、分析、计算等
试验人员最终得出结论:
问题出在火箭产生了POGO振动
找到问题根源之后
火箭院研制团队进行了改进
“神舟六号”发射时
振动量级和振动时间都减小了
航天员的反映是振动轻多了
“轻多了”意味着研究方向是对的
可问题并未完全解决
研制团队继续优化设计
“神舟七号” 发射后
航天员聂海胜的反馈是:
“我们乘坐的火箭非常舒适
几乎感觉不到振动”
短短的一句话
意味着共振难题已被攻克
火箭发射前也要“瞄准”
火箭精准入轨
发射前瞄准至关重要
瞄准是为了让火箭
找准定位、瞄准射向
瞄准人员就像火箭的军训“教官”
一遍遍修正瞄准参数
只为火箭以最好状态将飞船送入太空
文章图片
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塔架旁
有一座方方正正的小房子
距离发射塔架约150米
正是火箭的瞄准间
都说火箭发射
“失之毫厘 , 谬以千里”
这里就是火箭校毫厘之微
蓄千里之力的地方
火箭瞄准分为粗瞄和精瞄
几乎贯穿火箭在发射区的全流程
转场后 , 火箭的瞄准通常称为粗瞄
进入发射日直至发射
火箭的瞄准通常称为精瞄
首次“粗瞄”在火箭之后
此时火箭扛着数吨重的载荷
走了近1.5公里的路
刚刚在发射塔架旁站稳脚
粗瞄的首要任务
就是为火箭正身姿、找定位
全系统发射演练、紧急关机总检查……
每个关键环节之后
火箭都要瞄准
负责瞄准的“教官”们
一点点修正火箭站姿偏差
直到它进入执行任务的状态
成为一名真正征战太空的“战士”
文章图片
距离发射越近
瞄准就越谨慎
从发射前6小时起
精瞄工作高密度展开
瞄准人员精力高度集中
一遍遍纠正瞄准参数
发射前5小时的瞄准参数
会成为最终的瞄准结果
与火箭弹道等数据一起
装订进火箭控制系统计算机
指导火箭执行发射任务
文章图片
虽然发射前5小时瞄准诸元已确定
推荐阅读
- 区块|面向2030:影响数据存储产业的十大应用(下):新兴应用
- 地面|全程回顾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乘组圆满完成第二次出舱任务
- 植被|二十年后的成都
- 硬件|日本要在十年内量产2nm?
- 末端|菜鸟发布2022物流科技十大趋势报告
- 器件|6G、量子计算、元宇宙…上海市“十四五”聚焦这些前沿领域
- Top10|2021最受年轻人关注的十大人物
- 领域|上海市电子信息产业“十四五”规划:以集成电路为核心先导
- 前瞻|6G、量子计算、元宇宙……上海市“十四五”聚焦这些前沿新兴领域
- 建设|数据赋能业务,数梦工场助力湖北省智慧应急“十四五”开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