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元宇宙掀起资本热潮,但可能比《黑客帝国》更危险( 五 )


(视频截图)Second Life的游戏界面 。
当时 , 《Second Life》的一个先锋之处是 , 玩家在游戏中购物 , 要用以一定的汇率将法定货币兑换成游戏中的“林登币” , 人们也可以把自己的虚拟货币存进游戏中的银行 , 银行由真实玩家运营 , 为客户提供利息 。 但这个模式在之后引发风波 。 有银行拒绝按照约定支付高额的存款利息 , 遭到玩家投诉 。 随后 , 平台关闭十多家虚拟金融机构 , 但又引来更大的混乱 。 银行“空无一人” , 玩家无法取款 , 据《IT时代周刊》报道 , 某一个虚拟银行让储户损失了75万美元 。 之后该游戏公司规定 , 在《Second Life》接受存款的机构必须具有切实的政府注册文件或者金融机构许可 。
当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联动 , 如何对它进行监管 , 在当时便引发争议 。 《Second Life》的惨痛教训 , 是元宇宙的前车之鉴 。
元宇宙概念因游戏出圈 , 但科技圈早已达成共识 , 元宇宙远不止游戏 , 会延伸至各行各业 , 随之带来的挑战 , 也远超于《Second Life》 。 技术、数字基建只是它的一部分 , 还需要一套完整的社会运行规则做支撑——法律规范、伦理价值、经济体系、货币系统、文化体系等 。
世优科技创始人纪智辉告诉《中国新闻周刊》 , 当下布局元宇宙的公司很多 , 但更大的问题在于 , 构建一个社会体系 , 这个事情没有公司有经验 , 也并非某一家公司能单独完成 , 必须是产业链上所有的厂商都参与进来 , 假如最后是某一家企业运营的游戏 , 那便不是元宇宙 。
相比技术 , 实现这些制度更为困难 。 站在当下展望元宇宙 , 打造数字孪生、数字融生 , 仍离不开现实世界的主权国家框架 。 “一方面 , 一些国家想推动元宇宙发展 , 但另一方面 , 元宇宙的内核精神与主权国家是相悖的 。 ”王儒西表示 。
以虚拟货币为例 , 在元宇宙中通行的是基于区块链的数字货币与经济平台 , 但各国对虚拟货币的监管政策不同 , 货币自由流通便有了多种阻碍 。 此外 , 上述报告提到 , 元宇宙在一定程度上也为巨型资本的金融收割行为提供了更为隐蔽的操纵空间 , 金融监管也需拓展至虚拟世界 。 此类风险早已在《Second Life》里得到验证 , 研究者建议需要对其监管 。 但是 , 从当下的视角展望 , 无论谁来监管 , 都是一个中心化组织 。 正因如此 , 清华新媒团队认为 , 元宇宙的公共性和社会性使得完全去中心化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一个伪命题 。
此外 , 研究者担心 , 知识产权的管理和规范 , 也将更复杂 。 “元宇宙空间需要大量用户协同创作 , 集体著作权的确权需要保障 。 元宇宙中也会涉及跨越虚实边界的应用 , 比如有的用户将现实生活中的人、物或者场景、故事等改编 , 转化成虚拟数字人 。 转化之后 , 是否侵犯现实世界对应实体的人物肖像权、音乐、图片、著作版权等 , 还需要很多探讨 。 ”向安玲告诉《中国新闻周刊》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