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10月16日电 (马帅莎 郭超凯)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16日在酒泉成功发射 , 中国航天员将首次实现单次飞行任务太空驻留6个月 。 全国空间探测技术首席科学传播专家庞之浩在接受中新社“中国焦点面对面”专访时表示 , 这次任务将达到目前国际空间站航天员的在轨驻留水平 。
庞之浩表示 , 此次任务要深入验证航天员长期在轨驻留保障技术 , 针对空间站的复杂构型和姿态带来的复杂外热流的影响 , 要再次用6个月时间来验证飞船表现 , 要掌握航天员长期在轨驻留的生活工作经验、生理心理变化 。
庞之浩说 , 此次在轨驻留时间长达6个月 , 将达到目前国际空间站航天员驻留的水平 。 大量研究表明6个月是既保证航天员身体情况 , 又保证经费比较节省的最佳时间 。 延长驻留时间对航天员的生理和心理影响会比3个月更大 。
针对航天员由于长期失重出现的骨质脱钙和肌肉萎缩现象 , 庞之浩表示 , 目前有几项对策 , 最重要的是加强锻炼 , “(神舟十三号乘组)比神舟十二号乘组要锻炼得更多 , 可能一天得锻炼两个小时以上 。 ”
他指出 , 锻炼可以用“企鹅服”和负压筒 , 航天员在失重环境下体液都往上走 , 所以脸都比较大 , 用负压筒(可以)让体液往下走;还可以吃特殊药 , 不仅有西药 , 还有中药 。 另外要补充水源、加强营养 , 上天前要进行相关训练 。
“这次航天员在轨时间长了一倍 , 可以完成更多科研任务和需要航天员长期在轨驻留的任务 。 ”庞之浩说 , 核心舱上每个实验柜都是一个综合性实验室 , 神舟十二号航天员已经进行组装调试和测试实验柜 , 这次航天员可以直接开展实验 。
谈及科学实验效益 , 庞之浩以无容器材料科学实验柜为例介绍称 , 在地面进行冶炼 , 一般都要有容器装熔体 , 高温情况下 , 容器会对熔体引入杂质 , 这个实验柜让熔体悬浮 , 进行无容器实验 , 从而规避这个问题 , 并利用激光升高温度 , 开展新型实验提纯 , 冶炼出非常纯净的材料再进行材料研究 , 这些可能对地面有直接用途 。
【国际空间站|中国航天员将首次太空驻留6个月 专家称将达国际空间站航天员在轨驻留水平】
推荐阅读
- 最新消息|中围石油回应被看成中国石油:手续合法 我们看不错
- 系列|2021中国航天发射圆满收官!年发射55次居世界第一
- 国家|2022上海国际热处理、工业炉展览会
- 微信|微信支付“九宫格”全面支持开通中国银联云闪付
- IT|全球汽车行业价值两年突增至3万亿美元 中国电动车企立大功
- 运载火箭|2021中国航天发射次数首破50
- 孙自法|中国科技馆“智能”展厅携多款机器人亮相 喜迎新年和人机共融时代
- 国际|微创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获国际创业大赛冠军,获价值千万元奖励
- 机器人|微创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获国际创业大赛冠军,获价值千万元奖励
- 观众|中国科技馆“智能”展厅携多款机器人亮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