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屠呦呦的礼物》:平易中见崇高,永远不老的中国女性科学家深入人心( 三 )



中国|?《屠呦呦的礼物》:平易中见崇高,永远不老的中国女性科学家深入人心
文章图片

编剧用细腻的笔触观照普遍的生活、平凡人的情感 , 写出了一个淡然却绝不无情的科学家 。 她也对骨肉亲情有深情眷恋 , 只是在与时间竞速的科研中 , 她选择把小家融于大家 。 而观众能在平视的视角里 , 以常情度量出功勋人物的非凡 。 就像屠呦呦 , 当她的心之所系全都与“治好病、救人命”休戚相关 , 悲天悯人的医者大爱 , 不言自明 。
以真实的背景描摹观照历史底色
“自始至终 , 屠呦呦对我们最大的要求、也是她反复强调的 , 便是‘真实’二字 , 别刻意拔高 , 也别丢了集体的努力 。 ”在导演眼中 , “真实”不仅是原型人物对剧本的底线要求 , 也是一部重大现实题材的创作准绳 。 在《屠呦呦的礼物》中 , “真实”体现在功勋人物塑造的平实、科研细节的求真 , 还体现在了“集体的努力”这一历史底色上 。

中国|?《屠呦呦的礼物》:平易中见崇高,永远不老的中国女性科学家深入人心
文章图片

屠呦呦曾满怀深情地说:“青蒿素是中医药献给世界的一份礼物 。 ”中国科学家的胸怀被剧本融入了真实的剧作背景 , 在丰赡的历史信息量中 , 青蒿素研究来时路的颠簸反复、中医药的博大精深 , 以及一代代中国科研人员为人类健康所奉献的中国价值、中国精神耀目可见 。
单元开篇 , 剧作写明了“523”科研项目起源与世界的渊源 。 特殊的历史背景下 , 全国多家科研单位、数百名科研人员集体协作、通力攻关 , 希望尽快找到抗疟新药 。 剧集开宗明义指出 , 在屠呦呦随中医研究院进入“523”项目时 , 国家科委、卫生部、化工部、国防科委、中国科学院下属近百个科研单位也先后投身该项目 。 而从常山碱到更换新的科研思路 , 中医药跨越数千年为今人送来一根“火柴” 。 屠呦呦擦亮它 , 照亮了她大海捞针不惧“笨功夫”的研制之路 。
《屠呦呦的礼物》尊重历史真实 , 点出了在青蒿素之前已有无数人为抗疟付出努力的事实 。 同样在历史真实的逻辑下 , 剧作塑造出物质匮乏时期科研人员的奉献精神 。 为制备出实验所需药物 , 屠呦呦带领课题组土法上吗 , 用腌咸菜的水缸替代常规容器批量提取药物 。 经费有限 , 时间更有限 , 哪怕没有防护用具 , 组员们也都冒着皮肤过敏、药物中毒的危险在试验中步履不停 。
《屠呦呦的礼物》始于蚊子带来的疟疾 , 终于屠呦呦本人在诺贝尔颁奖礼上讲的发言原声 , “青蒿素是中医药献给世界的一份礼物” 。 首尾呼应中 , 剧作含蓄揭示了中国科学家、中医药瑰宝对全人类的厚重价值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