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森林|像我这样一个爬树的女子( 四 )



中国森林|像我这样一个爬树的女子
文章图片

由法国研究人员设计的树冠筏 , 大概是现存最富创意、色彩最鲜艳的树冠层探索工具 。 玛格丽特·罗曼在喀麦隆利用这个热气球以及滑橇(吊在热气球下方)研究树冠层最顶端的食植行为 。 (玛格丽特·罗曼 摄)
最具挑战性的树种就是螫人树 , 又称金皮树(gympie-gympie) 。 这种树 , 顾名思义 , 叶柄和树叶上布满密密麻麻的小毛刺 , 可以轻易地刺 穿皮肤 , 在伤口的表面释放毒素 。 1908年 , 一位澳大利亚的化学家皮特里(Petrie)指出 , 螫人树的毒性比一般的荨麻还要强上39倍 。 巨大的螫人树和普通的荨麻都属荨麻科 , 野生的荨麻大概有3英尺高 , 但是雨林里的螫人树却 可以长到200英尺高 。 因为树叶的寿命和存活率也是树叶生 长模式中的一环 , 如此螫人却有保护作用的毛刺 , 无疑激起了我的好奇心 。
凯拉山保护区坐落于新南威尔士州的伍伦贡市 , 有人告诉我保护区的螫人树很多 , 很适合作为研究的地点 。 在保护区里面的螫人树 , 高度可达150 英尺 , 直径可达 8 英尺 , 我决定从山的另一边进入保护区 , 开辟我自己的路径 。

中国森林|像我这样一个爬树的女子
文章图片

在喀麦隆某片森林的上方 , 玛格丽特·罗曼躺在系在热气球上的树冠网状实验平台上 。 (布鲁斯·林克 摄)
重新勘探地形以后 , 我找到了一条非常合适的山沟 , 这块区域可能根本没有人来过 。 我第一次穿梭在这片我新发现 的雨林场地时 , 华丽琴鸟也高歌不断 。 有这种美丽的雀形目鸟做伴 , 是我在澳大利亚工作时非常独特的享受 。 在我的研究地点栖息的鸟类 , 大多都是两两一对、有地域性的琴鸟 。 过去数年间 , 我有幸欣赏到无数次令人叹为观止的琴鸟求偶仪式 。琴鸟会模仿其他鸟类的叫声 , 它们常常将各种不同的鸣 唱拼凑在一起 , 并且不间断地重复很多次 , 浑厚美丽的音调不时在森林里回荡 。

中国森林|像我这样一个爬树的女子
文章图片

玛格丽特·罗曼向爱丁堡公爵介绍伯利兹树冠层盖的“树屋” , 这是他第一次见到这种树屋 。 (奈特·欧文 摄)
我在澳大利亚从事研究的那几年 , 琴鸟一直是非常珍贵的同伴 。 但很讽刺地 , 在凯拉山保护区里的琴鸟 , 还会模仿一些不寻常的声音 , 譬如狗叫声、割草机的噪音 , 或是卡车倒车的声音 , 这些声音或许也是对这一带快速的都市发展的一种预言式的告诫吧 。
(本文标题取自该书导言 , 内容有删减 , 小标题为编者所拟)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