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社恐”究竟为何物?轻度“社恐”可以自愈吗?( 四 )


谈及严重的社交恐惧症为何需要积极就医 , 王明睿解释道:“每个社交恐惧症患者的病因都是极具个性化和偶然性的 , 对病因的深层探寻是一个高度专业的工作 , 必须由专业人士完成 。”王明睿分享了他接触的一个病例:“我曾接触过一位叫陈莉(化名)的社交恐惧症患者 , 她当时已经严重到不敢出门见人 , 每天只在夜里无人时去公寓的自动贩卖机买点必备食品 。”在陈莉第一次就诊时 , 她告诉心理医生自己是突然间无法见人的 , 此时不但不敢出门见人 , 微信也已卸载 , 手机信息通通不回复 。经历了半年的精神治疗后 , 心理咨询师得知陈莉从小遭遇过家暴 , 这导致她长大后极力希望独立生活 , 所以她一直想要证明自己不需要父母的资助也可以过得很好 。但之后她在工作上遇到了挫折 , 工作上得不到认同这件事对她产生了刺激 , 她开始自我贬低、自我批判 , 进而出现了严重的社交恐惧 。“最初 , 陈莉自己并没有将儿时家暴、工作挫折和自己突然患上的社交恐惧症联系在一起 , 她是在专业人士的帮助下才找到致病的结构性事件 , 那么也就找到了治愈的基石 。只有找准了心结 , 才能把它打开 。”王明睿说 。
“严重的社交恐惧症往往还伴随着抑郁症 。”牟晓东提醒 , 社交恐惧症状加重时 , 抑郁程度很可能也加深了 , 此时患者应该再测一份抑郁程度量表 , 有问题及时就医 , “严重的社交恐惧症病因往往很复杂 , 需要由专业人士诊断 。”
此外 , 药物治疗也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有的社交恐惧症患者不需要长期服药 , 但当有重要社交活动比如上台演讲时 , 他可以通过提前服药平稳情绪 , 这样上台后就不会太紧张焦虑 。但要注意 , 患者不管是长期还是临时用药 , 都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牟晓东说 。
4、轻度“社恐”可以自愈吗
如今 , 在社交网络平台给自己贴上“社恐”标签的年轻人 , 他们大多症状较轻 , 没有达到必须就医的程度 , 但像刘利一样 , 很多“社恐”人虽然表面一副“生人勿近”的模样 , 内心对愉快自如的社交活动仍有很大需求 。
【IT|“社恐”究竟为何物?轻度“社恐”可以自愈吗?】“程度较轻的社交恐惧症患者可以尝试脱敏治疗 , 也就是主动去靠近让自己感到恐惧的社交情境 。”李一花建议 , “从行为科学的角度出发 , 对社交情境的回避意味着患者永远无法脱离恐惧 。也就是说 , 如果想消除对社交情境的恐惧 , 就应该先靠近恐惧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