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科技综合|侏罗纪“蝙蝠侠”:这只恐龙飞上蓝天,靠的不是羽毛( 三 )


遗憾的是 , 这支“特立独行”的恐龙并没能幸存下来 。 目前 , 仅在中、晚侏罗世的地层中发现了擅攀鸟龙类的化石 , 研究者怀疑它们可能在白垩纪之前就灭绝了 。 对于它们存在时间为何如此短暂 , 王敏和研究团队也有过一些猜想:“与它(擅攀鸟龙类)同时代的另一类具有膜质翅膀的动物就是翼龙 , 那会翼龙的飞行能力已经很强了 , 分布也很广泛 。 而且那时也发现了一些具有滑翔能力的哺乳动物 , 还有一些和鸟类关系非常近的副鸟类恐龙 , 它们前肢也长出了翅膀 。 所以擅攀鸟龙类面临的竞争是比较多样的 。 毕竟它们个体那么小 , 要面对以上三者的竞争 , 很可能竞争优势没有那么强 。 ”
什么是鸟类?
虽然擅攀鸟龙类的“上天计划”失败了 , 但我们都知道 , 另一支恐龙演化成了鸟类翱翔于天空 , 成了多样性最为丰富的脊椎动物之一 。 王敏的工作 , 就是专注于近1.5亿年的漫长历史中 , 这些鸟类从恐龙演化而来的过程 。 虽然核心工作是中生代鸟类演化 , 但王敏格外希望能做一些理论方法上的新尝试 , 更好地利用化石透露给我们的信息 , 来分析鸟类的演化模式 。
想要理清鸟类错综复杂的演化路径并不容易 , 尤其对于古生物学家来说 , 历史的真相都被埋进了地层中 , 他们的工作更像是“管中窥豹”——从仅存的化石中挖掘出演化的蛛丝马迹 。 这不仅需要细致严谨的室内外工作 , 更需要做出假设和判断的胆识 , 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勇气——这样的精神正是“科学探索奖”所关注的 。 王敏希望能更多地挖掘和利用化石提供的信息 , “其实化石给我们的信息是非常丰富的 , 但他会显得多而繁 , 容易让我们淹没在这些信息当中 。 所以我希望把这些数据提炼出来 , 看看能不能有一些更清晰直观的方式 , 帮助我们理解鸟类演化的动态路径 。 ”
对王敏来说 , 研究的终极目标是回答一个看似简单的问题——什么是鸟类:“这个问题是我自己在想 , 别人也会经常问 , ‘你做工作这么久 , 这么简单的问题都还没有答案吗?’我就会说确实没有 。 ”越是简单的问题 , 越难以回答 。 “科学探索奖”想要做的 , 就是支持这些“探索期”的年轻科学家 , 做其他人做不出、不敢做的研究 。 王敏希望未来能总结出一句话 , 非常简洁地告诉大家鸟类的解释和定义 , “很难找到一个明显特征是只属于鸟类而不属于其他动物的 。 比如我们之前对鸟类的一些介绍是长有翅膀、主动飞行 , 但我们发现这些特征恐龙也有了 。 恐龙和鸟类之间的界限变得非常模糊了 , 所以我一直在思考怎么把这个东西通过比较简洁的话告诉大家 。 ”

新浪科技综合|侏罗纪“蝙蝠侠”:这只恐龙飞上蓝天,靠的不是羽毛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