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实测:4款App后台读取用户数据 专家称App应及时解释问题( 四 )


不过 , 在后台运行的App高频获取定位也成为了遭网友质疑的行为 。 数码博主@轩宁轩Sir10月10日发布的视频显示 , 某App连续24小时定位 , 从10月6日10时起到10月8日15时许 , 连续访问其位置信息 , 访问的频次从1分钟到5分钟不等 , 即便是10月8日凌晨亦存在访问记录 。
需要注意的是 , 10月17日12:17 , 采访人员用于测试的苹果手机弹窗显示“某App过去3天在后台使用了您的位置22次” , 并询问“要继续允许在后台使用位置吗?”采访人员浏览测试手机中的App权限发现 , 在iOS系统中 , 绝大多数App对定位的使用权为“仅使用期间” , 但该App则是“始终允许” , 这或许是其相对其他App定位更加频繁的原因之一 。
何延哲此前在接受南都采访时曾表示 , App收集个人信息的频率需要控制在个人保护法所规定的必要性范畴之下 , 高频率收集个人信息可能会让数据变得更敏感 。 “比如地理位置本身不是敏感个人信息 , 但是高频率地收集地理位置信息后可能会形成行踪轨迹 , 用户的行踪轨迹就是敏感个人信息 。 ”
他分析认为 , App为了提升用户体验 , 用到了一个可能会影响到用户隐私 , 或者说可能影响到用户安全感的一个功能 , 然后在决定是否告知同意时 , 并未考虑进去 , 而最后被网友发现反过来质问 。 因为在平衡好体验和隐私的环节 , 企业替网友做了决定 , 大家不买账了 。
那么 , 如果关闭App在后台的运行 , 还会出现获取隐私数据的情况吗?10月18日 , 贝壳财经采访人员关闭了iOS系统中的“App后台刷新”选项 , 同时取消了苹果iCloud同步 , 截至10月19日 , “记录App活动”并未检测出任何App有读取定位或相册 。
事实上 , 与PC时代点击右上角叉来关闭程序不同 , 移动互联网时代 , 用户想要真正“关闭”App , 除了点击返回或home键外 , 依照手机款式的不同 , 往往还需要追加一个双击home键然后“划掉”或点击小叉关闭的动作 , 在便捷性上相对较差 。 因此与用户的直觉不同 , 已经“关闭”的App , 实际上在后台还可以继续运行 , 由于这些App往往经过了用户授权 , 所以获取隐私也往往显得“合规而隐秘” 。
不读取隐私行不行?
App功能与技术的是非之辩
目前 , iOS 15系统新功能让用户质疑App读取隐私数据一事 , 还引来了网友对于隐私与便捷的争议 。 如有网友在微信相册事件中表示 , 为了方便快捷发图读取相册是必要的 , 否则会很麻烦 。
首先质疑微信的博主@Hackl0us则在与微信团队沟通后发文称 , 另外一种路径的功能也可以实现快捷读图:用户点击 + 后 , 微信通过Apple接口或自己实现某种方法调取最后一张图片 , “结束了 , 就这么简单 。 整个过程延迟用户几乎无感知 , 稳定在100 ms以内 , 与原用户体验无差别 。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