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点·观察|“买课如山倒学习如抽丝” 年轻人付费买课能否化解知识焦虑?( 二 )
对很多大城市的白领来说,利用通勤、睡前等碎片化的时间进行学习和提升,不仅是一种“潮流”,也是年轻人对抗内卷化的一种不得已选择 。
豆瓣用户伊林调侃自己曾是一个知识焦虑很严重的“资深互联网韭菜”,他注意到身边的同龄人常常对自己闻所未闻的内容侃侃而谈 。“我突然意识到自己与他们的差距太大,有种望洋兴叹的挫败感 。所以看到他们上什么课我也立马跟风报名,生怕自己落后了 。”伊林介绍,他曾沉迷于“13天带你读懂中国艺术”“32堂理财课带你钱生钱”等的快餐式课程,想用最短的时间获取尽可能多的知识,“还以为找到了学习的捷径” 。
在体验过诸多平台五花八门的课程后,伊林表示,如今自己已不再继续使用知识付费产品,课程质量是他作出这一决定的主要原因 。快餐式的课程篇幅的确简短,但并不系统和深入,更像是碎片化知识的堆砌,“老师不断地抛出各种新奇的专业名词,让我沉浸在‘获得了新知识’的喜悦中,但回过神发现我并没有获得真正有价值的东西” 。
不同于伊林对于知识付费产品所持的负面评价,就职于北京某互联网企业的罗先生仍然是这类产品的忠实消费者 。
罗先生说,自己所在的行业技术迭代非常迅速,想要跟上技术发展就需要不断学习,“我通常会基于工作常用的技术领域,来有针对性地购买课程、进行学习” 。
即便学有所获,罗先生也坦言自己仍然存在着一定知识焦虑 。“我的焦虑主要来自对自己所掌握的技术广度的不满足 。”罗先生说,每一项技术的延伸就像一张辐射网,任何一个细枝末节都会延伸出一个新的方向、新的知识点,“在持续的学习和应用中我总是会触及不了解的领域,这让我无法全面地考虑问题 。”采访中他表示,自己已与这种焦虑和解,“学习还是放慢节奏一点点来,急不得” 。
知识付费从野蛮生长到“冷静期”“下半场”
当下,为知识付费的理念正被越来越多人接受 。
近日,采访人员走进位于北京朝阳区的得到App公司,迎宾区的大屏幕上正实时滚动显示着最新的数据:今日累积活跃用户数为57.3万人,今日用户学习的总时长为46.6万小时,最受用户欢迎的课程是《吴军·硅谷来信》《蔡钰·商业参考》《卓克·科技参考》,而听书方面,《薛仁贵》《高绩效团队应该这样带》《如何与利益不同的人合作》排在了前三名 。
据得到App介绍,截至2020年年底,该平台累计注册用户达到2403万,其中付费用户占比为25.71% 。喜马拉雅港股上市招股书也显示,今年上半年,喜马拉雅移动端平均月活跃用户规模达1.11亿,付费率为12.3% 。
知识付费的火爆程度也在有关机构的调查数据中得到了印证 。截至2020年,国内知识付费用户数已增长至4.18亿人,市场规模达392亿元;预计2021年,知识付费用户数量将突破4.77亿人,产业整体规模将达到675亿元 。
推荐阅读
- 快报|“他,是能成就导师的学生”
- 技术|“2”类医械有重大进展:神经介入产品井喷、基因测序弯道超车
- bug|这款小工具让你的Win10用上“Win11亚克力半透明菜单”
- 重大进展|“2”类医械有重大进展:神经介入产品井喷、基因测序弯道超车
- 历史|科普:詹姆斯·韦布空间望远镜——探索宇宙历史的“深空巨镜”
- 空间|(科技)科普:詹姆斯·韦布空间望远镜——探索宇宙历史的“深空巨镜”
- 精度|将建模速率提升10倍,消费级3D扫描仪Magic Swift在2021高交会大显“身手”
- 四平|智慧城市“奥斯卡”揭晓!祝贺柯桥客户荣获2021世界智慧城市治理大奖
- |南安市司法局“加减乘除” 打造最优法治营商环境
- ASUS|华硕预热ROG Flow Z13:称其是“全球最强悍的游戏平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