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船|中国空间站挺进有人长期驻留时代( 二 )
机械臂任务升级 “太空课堂”继续开启
在神舟十二号任务中 , “全能”的核心舱机械臂成为各界关注的热点 。 通过两次出舱活动 , 神舟十二号任务首次检验了航天员与机械臂协同工作的能力及出舱活动相关支持设备的可靠性与安全性 。
神舟十三号任务中 , 机械臂依旧是任务的“主角”之一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林西强说 , 神舟十三号任务的主要目的包括开展机械臂辅助舱段转位、手控遥操作等空间站组装建造关键技术试验;进行2-3次出舱活动 , 安装大小机械臂双臂组合转接件及悬挂装置 , 为后续空间站建造任务作准备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表示 , 未来机械臂所承担的任务会更复杂 。 例如空间站建好后 , 如果需要将核心舱的太阳能帆板收起来 , 就需要航天员与机械臂的协同 。
神舟十三号是中国迄今为止时间最长的一次载人飞行 , 将首次考核并验证空间站任务航天员长期在轨驻留能力 。 林西强说 , 在轨驻留6个月 , 是空间站运营期间航天员乘组常态化驻留周期 。
为此 , 神舟十三号任务将进一步验证航天员在轨驻留6个月的健康、生活和工作保障技术 。 林西强说 , 神舟十三号任务将针对不同时期、不同个体的身心特点 , 每月对航天员健康状态进行全面评估 。 根据评估结果 , 适时调整航天员失重防护锻炼项目、航天员营养配餐方案以及心理支持活动等 。 同时 , 针对女航天员参加飞行任务 , 重点从生活保障、健康保障等方面进行针对性设计 , 确保女航天员长期飞行、健康生活、高效工作 。
在太空中开展科学实验 , 也是空间站的主要使命之一 。 神舟十三号任务将进行航天医学、微重力物理领域等科学技术试验与应用 。 可以预见 , 中国空间站在接下来的工作当中 , 有望获得大量来自不同领域的科研数据 , 产出高水平的科学成果 。
在2013年的神舟十号任务中 。 航天员王亚平曾进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太空授课” , 全国6000万名中小学生在地面课堂上课 , “太空课堂”收获热烈反响 。 此次跟随神舟十三号进入空间站 , 王亚平将继续开课 。
林西强说 , 空间站作为国家级太空实验室 , 蕴含着得天独厚、极为丰富的科普教育资源 。 中国空间站不仅是全球科学家开展空间科学、空间技术、空间应用的研究平台 , 而且是鼓励青少年热爱航天、参与探索、追求科学的实践平台 。 为此 , 此次任务策划了更加形式多样的科普教育活动 。
明年年底前完成空间站三舱组合体建造
神舟十三号任务是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阶段的第六次飞行任务 , 也是该阶段的“收官之战” 。 后续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将全面转入空间站建造阶段 。
推荐阅读
- 最新消息|中围石油回应被看成中国石油:手续合法 我们看不错
- 系列|2021中国航天发射圆满收官!年发射55次居世界第一
- 微信|微信支付“九宫格”全面支持开通中国银联云闪付
- IT|全球汽车行业价值两年突增至3万亿美元 中国电动车企立大功
- 运载火箭|2021中国航天发射次数首破50
- 孙自法|中国科技馆“智能”展厅携多款机器人亮相 喜迎新年和人机共融时代
- 观众|中国科技馆“智能”展厅携多款机器人亮相
- 观众|古筝机器人现场演奏,32件展品亮相中国科技馆“智能”展厅
- 疫苗|中国生物:全球首支获批使用二代新冠疫苗将在阿联酋用于序贯接种
- 风险|筑牢安全线 打造防护堤 中国移动为5G业务发展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