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科技综合|85后安徽青年给“天问一号”造眼睛,让航天器度过火星着陆黑色九分钟( 三 )



新浪科技综合|85后安徽青年给“天问一号”造眼睛,让航天器度过火星着陆黑色九分钟
文章图片
图7/9
图 | 交会对接(来源:朱飞虎)
在航天器交会对接上 , 还要进行相对位置测量和姿态测量 , 当两者接近时 , 不仅要完全对上相对位置 , 还要保证姿态配对 , 即只有面对面时才能成功对接 。 而对接精度的要求也很高 , 一般在毫米量级 , 角度要求则在零点几度量级 。
朱飞虎表示 , 视觉系统曾成功应用于天舟三号 , 在使用时它全面继承了避障器系统的硬件 , 同时也对软件做了迭代 , 以保证交会对接任务的顺利完成 。在软件上 , 他设计的着陆点自主选择视觉导航算法 , 具备实时、鲁棒等优点 , 让“天问一号”的成功软着陆获得更多保障 。
据悉 , 该算法采用双目视觉算法硬件化的方式 , 并用FPGA加以实现 , 具备太阳高度角变化 , 自适应调整阴影和方差特征等能力 。 此外 , 他还建立了噪声模型 , 让以数字化地形、进行全工况模拟成为现实 。 未来 , 在“天舟四号”以及后续神舟系列飞船上都会用到 。
此外 , 朱飞虎团队参与研发的同类视觉产品——导航相机和避障相机 , 也已应用在祝融号火星车上 。 2021 年 5 月 , 祝融号火星车的拍摄影像公布 , 无论是彩色图像、还是黑白避障图像 , 均由导航相机和避障相机拍摄完成 。 嫦娥五号交会对接光学成像敏感器(下称“敏感器”) , 则是朱飞虎团队研发的另一款“眼睛” 。 2020 年底 , 中国首次月球采样返回 1731g 月壤 。

新浪科技综合|85后安徽青年给“天问一号”造眼睛,让航天器度过火星着陆黑色九分钟
文章图片
图8/9
图 | 嫦娥五号交会对接成像敏感器相关示意图(来源:朱飞虎)
当上升器与轨道器交会时 , 敏感器保障了 150m 的对接、以及平移靠拢段的进行 , 这一步也被称为“千里穿针最后一步” , 精度最高、难度最大 , 作为唯一的“眼睛” , 敏感器作用之大不言而喻 。
另一方面 , 朱飞虎带领的空间激光类产品研制团队也已成长起来 , 该队伍也将在实施小天体探测任务、探月四期任务、空间站任务等重大航天任务承担基石作用 。不过他也表示 , 相比国外同类产品 , 国内避障器的主要不足分别来自视觉和激光两方面 。 无论是视觉 , 还是激光 , 性能的提升主要受限于探测器芯片 , 而只有好芯片才能带来高性能 。 和国产芯片厂商交流之后他发现 , 相比国外先进传感器的指标 , 国内传感器仍有一定差距 。 而在激光器上 , 虽说中国激光器的晶体材料已处于全球领先地位 , 但在激光器件的集成上 , 仍和国外有一定差距 。三步走:继续深耕光电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