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财经|马斯克要办得州理工学院?办学建议来自中国学者( 三 )
企业办学不是新鲜事
企业对人才的渴求越来越强烈 , 一些企业已经开始培养自己需要的人才 。
戴森的创始人、英国传奇企业家詹姆斯·戴森(James Dyson)发起的戴森理工学院就在几年前开始启动 , 他亲自设计了下一代培养工程师的路径图 , 计划5年投资1500万英镑(约合1.3亿元人民币) , 以解决英国技术工程师缺乏的问题 , 并弥合工业与学术界之间的差距 。
戴森理工学院的课程设置可能为特斯拉提供参考 。 该校四年制学位课程涵盖了两年的工程基础学科 , 并在三四年级提供更具体的电子和机械工程内容 。 学生还将与戴森目前的3000名工程团队一起工作 , 也可以有机会在戴森科技和设计中心度过 。 被录取的学生将免除学费 , 戴森还将为完成四年学业的毕业生提供全额工资 。
但企业办学的案例也不尽都是成功的 。 较早的一个例子是尝试开办不到三年的丰田大学以失败告终 , 原因是虽然意图高尚、概念清晰 , 但执行不足 , 导致投资回报未能表现出积极的成果 。
在近日启幕的顶尖科学家论坛上 , 第一财经采访人员就基础科研与应用科学的关系 , 以及高校与企业如何合作等相关问题采访了中国顶尖高校专家 。
“我认为企业和大学以及科研院所的定位非常不一样 , 可能都不是在一个起跑线上 。 ”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原校长、中国科学院原副院长王恩哥对第一财经采访人员表示 , “大学的基础研究传统定位应该是从0到1的突破 , 至于如何完成从基础研究到产业(1到10)的突破 , 以及大规模工业化降低成本(10到100)的突破 , 需要研究新的机制 , 让工业界一起合作 。 ”
王恩哥认为 , 大学要从基础研究一直做到产品或者商品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 。 “因为整个链条太长 , 这就像一个接力赛 , 每一棒都非常重要 , 而不是仅仅关注最后一棒 。 ”他对第一财经采访人员表示 , “如果每个人都想做最后一棒肯定是不行的 。 ”
杨玉良告诉第一财经采访人员:“所有的基础研究 , 按理讲都应该关心下游的应用 , 但是我们不能强迫每一个做基础研究的人都要以应用为出发点 。 ”他同时表示 , 作为高校 , 更应该思考提供的环境是否有利于科学家自由地从事科研 。
杨玉良还表示 , 中国也有民营企业家办学 , 这对于中国未来人才的培养也是有好处的 。 “当我们的社会环境越来越开放 , 对不同人才更加包容 , 中国也能出现像马斯克这样的人才 。 ”他对第一财经采访人员说道 。
推荐阅读
- 星链|石豪:在太空,马斯克和美国当局是如何作恶的
- 人物|马斯克承认输给了巴菲特:曾尝试挑战喜诗糖果,但最终放弃
- 人物|马斯克谈特斯拉人形机器人:有性格 明年底或完成原型
- 榜单|荣耀:Magic3至臻版获DxOMark音频总分第一名
- 系列|2021中国航天发射圆满收官!年发射55次居世界第一
- 观测|期待!新年第一天火星合月,1月4日一起去看流星雨
- 水星|期待!新年第一天火星合月,1月4日一起去看流星雨
- Tesla|马斯克也要效仿谷歌Facebook 为特斯拉设立控股母公司?
- 技术|悦鲜活高端瓶装鲜奶市占第一 科技驱动营养再升级
- 数字货币|比特币发明者到底是谁?马斯克这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