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是国内品牌中在产量、销售规模上最接近于特斯拉的 。 2021年前三季度总销量33.76万辆 。 并且和特斯拉一样 , 比亚迪也在一些关键的配件——包括电池和部分类型的芯片上拥有自己的产能 。
因此 , 如果不考虑目前在新能源汽车上投入有限、尚处于起步阶段的日、德汽车品牌的话 , 会发现特斯拉、比亚迪是最具规模优势的两家新能源车企 。
“巧合”的是 , 这两家公司也是目前市场上股价涨幅最好的两家新能源车企 。
庞大的产销量可以帮助特斯拉和比亚迪获得规模优势 , 进一步降低各类配件采购价格 。 但“新势力”们在这方面却存在明显的问题 。
首先是蔚来汽车 , 其创始人李斌曾经明确表示蔚来对标的并非是特斯拉 , 而是将自己的竞争对手锁定在了奔驰、宝马 , 也就是新能源的豪车定位 。
蔚来的产品有匹配豪车的高价格(和随之而来较高的毛利率) , 但高价格劝退了大量潜在的购车者 , 现阶段有相当多的品牌价值无法转化为销量和产能 。
文章图片
图4/5
李斌正在积极考虑开设第二品牌进军大众市场
2021年 , 蔚来没有新车上市 。 根据李斌的规划 , 其2021年产能将达到30万辆 , 2022年底到达60万辆——但2021年股价表现在新势力中是最弱的;
理想的情况更加直接:至今仍然只靠ONE一个车款来打天下 , 虽然卖得非常好 , 但相当于是把自己限定在了特定的市场中 , 产品线急需扩张——理想内部显然对此也会有明确的认识 , 但车辆从设计到下线的时间漫长;
小鹏是新势力中最接近特斯拉战略和定位的 , 在车款、定价、产能扩张上都有一定的“侵略性” , 到2022年上半年将会有肇庆、广州等工厂完工 , 其整体年产量将达到30万辆 。 这样的战略更容易与特斯拉形成对照 , 其2021年的股价表现 , 在新势力中最具弹性 。
整体上看 , 三家企业虽然也有漂亮的增长数据 , 但规模效应对比特斯拉、比亚迪都处于弱势 。 在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快速提升、产能争夺白热化的阶段 , 没有占据有利地位 。 被资本市场阶段性看淡 , 是合乎产业发展逻辑的 。
战场纵深仍然巨大
新能源汽车与燃油车之间产销量的鸿沟 , 远比人们想象的要巨大得多 。
随着特斯拉的市值正式突破万亿美元 , 人们对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的想象被再度打开了 。
新能源汽车仍有非常大的市场空间 。 仅从市值上看 , 可能很多人会以为特斯拉、比亚迪已经是“巨型企业”了 , 但实际上 , 特斯拉+比亚迪+蔚小理2021年全球产量的总和 , 尚不如一汽大众一年的产量 。
推荐阅读
- Tesla|最高涨幅21088元:特斯拉Model 3/Y入门车型价格调整
- 人物|马斯克谈特斯拉人形机器人:有性格 明年底或完成原型
- 方面|摩托罗拉 moto X30 推送 mr1 版更新:优化性能,新增大量功能
- IT|全球汽车行业价值两年突增至3万亿美元 中国电动车企立大功
- Tesla|特斯拉新款Model S电池体积小能量密度高 外媒揭秘三大关键技术
- Tesla|特斯拉因两处安全缺陷召回近50万辆电动汽车 承诺免费修复
- IT|美律所对法拉第未来提起集体诉讼 涉嫌触犯证券法
- Tesla|特斯拉在美国召回约47.5万辆汽车 接近其去年全球交付总量
- Tesla|特斯拉回应“保费暴涨”:平均涨幅约10% 高性能车型不超20%
- Tesla|特斯拉Model Y保费何以一夜暴增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