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科技|古生物学家可能发现1.25亿年前的恐龙DNA


新浪科技|古生物学家可能发现1.25亿年前的恐龙DNA
文章图片
图1/2
尾羽龙所在的热河生物群生态系统复原图 , 卧倒的是尾羽龙 。
日前 , 1.25亿年前尾羽龙股骨化石中保存的细胞核和核染色质碎片引发了科学界的置疑 。
此前最古老的DNA序列源自100万年前的猛犸 , DNA是一种相对脆弱的分子结构 , 很难在远古历史中完整保存下来 , 而恐龙在6500万年前就灭绝消失 , 所以对这些远古生物进行DNA测序的构想很难实现 , 仅在科幻小说中有所提及 。
在这项最新研究中 ,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IVPP)的古生物学家在山东天宇自然博物馆一具1.25亿年前尾羽龙股骨上提取样本并脱钙 , 该恐龙化石源自白垩纪早期热河生物群(位于现今中国辽宁地区) 。

新浪科技|古生物学家可能发现1.25亿年前的恐龙DNA
文章图片
图2/2
尾羽龙腿骨软骨细胞的显微照片 。 其中一个细胞中还有经过染色而显示出的细胞核 , 以及暗色的细丝状染色质 。 图片来源:中新网
提取的尾羽龙股骨细胞中保存了细胞核和核染色质片段 , 科学家通过对提取细胞进行苏木精染色 , 推测该样本可能保存着恐龙DNA , 苏木精是一种能与细胞核结合的化学物质 。 同地 , 研究小组还将该染色样本与鸡软骨组织样本进行了比较 , 发现尾羽龙染色细胞与鸡软骨组织中的可见细胞核和核染色质相似 , 研究报告合著作者、IVPP研究所的李志恒表示 , 热河生物群的化石保存得非常好 , 因为细粒火山灰掩埋了恐龙尸体 , 保存状况达到细胞等级 , 同时 , 与其他组织类型相比 , 核细胞成分在软骨化石组织中能有效保存下来 。
然而 , 美国芝加哥菲尔德自然历史博物馆研究员埃文·赛塔称 , 尾羽龙股骨化石上的微生物极有可能被误认为是恐龙自身的基因物质 。 瑞典古生物遗传学中心的古生物遗传学家罗维·达伦是提取100万年前猛犸DNA的研究小组成员之一 , 他表示 , DNA在恐龙身体持久存在的观点几乎是“不可能的” , 我们从大量实证研究和理论模型中得知 , 即使在完全冰冻的条件下 , DNA分子也不会超过300万年持续存在 。
英国伦敦大学学院生物化学家塞尔吉奥·贝尔塔未参与这项最新研究 , 他指出 , 目前还需要更多的考古分析来支持该研究结论 , 具体而言 , 我们需要使用其他化学或者生化技术 , 例如:质谱或者其他任何方法 , 以确认尾羽龙股骨细胞核和核染色质碎片的真实性 。
【新浪科技|古生物学家可能发现1.25亿年前的恐龙DNA】同时 , 研究小组还承认 , 为了准确识别尾羽龙股骨中的生物分子 , 还需要进行大量必要性的研究工作 。 中国科学院古生物学家和该研究报告合著作者阿利达·巴伊勒在接受《化学世界》杂志采访人员采访时称 , 这些恐龙细胞核像真实细胞一样 , 但这是否意味着它们里面有DNA?我们无法验证 , 这项研究是一个很好的开端 , 虽然不够精确 , 不足以表明是否存在某些化合物 , 但是该研究获得了令人兴奋的数据 , 我们开始了解到非常古老生物化石的细胞生物化学 , 下步我们需要进行更多的研究工作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