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能会问 , 难道不是洗脑广告才是抢占用户心智的有效方法吗?大叔 , 不需要刷屏了吗?如何才能塑造一个品牌的逼格呢?
大叔集中回答一下这三个问题 , 也带你避避品牌建设途中你很容易走入的3大误区 , 也叫做“3不能”:
1 洗脑广告不能抢占心智
这条很认真在说啊 , 虽然大叔写过好多洗脑广告的案例 。
在碎片化的短视频趋势之下 , 很多品牌都选择了洗脑式广告 , 15秒起重复强调一个卖点 。 这种操作看似有效 , 实际上是一种骚扰和“强奸”用户时间 , 大家是带着讨厌 , 而不是兴趣在看 。
还记得前几天在互联网圈刷屏的小品《互联网体检》吗?这个小品就完美呈现了互联网广告和平台对用户的“强奸” 。 用户可能产生了心智 , 但是讨厌式记住了 , 或者只是记住了某个功能或卖点 。
夸克的TVC没有走洗脑式广告 , 而是通过一镜到底的镜头运用 , 达到了元宇宙风格的某种沉浸式体验 , 更强调品牌调性 , 以AI角色向喜欢科技潮酷话题的00后圈层表达感谢 , 是典型的品牌广告 , 虽然也有浅浅植入了一些产品卖点 , 但基本是收着做 , 而且融入得很不错 , 对学习党、工作党都很适用 。
2 没“入圈”就不能“出圈”
不管是2B还是2C企业的品牌公关部 , 如果制定年度KPI , 一定有一条:出圈!行业普遍认为 , 出圈才是品牌和公关的成功 。 其实不对 。
因为在出圈之前 , 你得先成功入圈才行 , 所谓:没“入圈”就不能“出圈” 。 这句话怎么理解呢?简单说 , 就是企业要先成为你所在的垂直细分领域的“专家”和第一梯队 , 你才有出圈的机会 。 比如我们经常举例的B站 , 人家的《后浪》之所以能出圈 , 是因为B站首先是后浪圈的佼佼者了 , 其目标是要拓展到前浪圈 , 所以才要出圈 。 如果你在你的小圈子本来就默默无闻 , 那谈何出圈呢?
回到夸克APP的案例 , 就是典型的通过精准的内容去“入圈” 。 大叔认为 , 其营销目标很明确 , 就是要通过创意、内容和形式去夯实自己在年轻用户的圈层 , 尤其是喜欢科技的年轻人 , 感谢老用户 , 迎接新用户 。
3 品牌调性不能只靠形式
我们在主打品牌调性的TVC中 , 往往陷入两个极端 。 一个极端是堆新词儿 , 比如元宇宙、人工智能、YYDS……这些热词 , 不是品牌披在身上 , 就能成为品牌调性;另一个极端是玩概念 , 从画面到文案 , 都是一个字:虚 , 根本没有辨识度和差异化 , 似乎换个牌子套上也能用 。 怎么在“新、虚、实”三者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是关键 。
夸克APP的TVC , 从AI的视角出发 , 去看待人类的每一次搜索 , 通过问题的串联 , 浅浅植入产品功能 , 最后落到其品牌主张“谢谢你搜个没完” 。 大叔的理解 , 这个“谢谢”有两层含义 , 一方面是感谢用户 , 简单粗暴;更深层的意思是 , 在传达夸克APP作为“智能搜索”的演进 , AI在不停地进化中竟然学会了“思考” , 这是对品牌调性的一种升华 , 体现了用户与产品互相成就的关系 , 有点最近火热的超级科幻电影《沙丘》里的影子 。
推荐阅读
- 年轻人|人生缺少的不是运气,而是少了这些高质量订阅号
- 生活|气笑了,这APP的年度报告是在嘲讽我吧
- 人物|马斯克承认输给了巴菲特:曾尝试挑战喜诗糖果,但最终放弃
- 样儿|从太空看地球新年灯光秀啥样儿?快看!绝美风云卫星图来了
- 新机|快准稳,捕捉每个高光瞬间! 刘衡分享EOS R5拍摄体验
- 语境|B站2021个人年度报告发布:你共计看了多少个视频
- 耳机|饿了么内测“智能头盔”,外卖小哥送餐能更安全吗?
- IT|新航空图像拍摄系统Microballoon:可重复使用且成本更低
- the|美监督机构:从煤电厂捕获二氧化碳的计划浪费了联邦资金
- Insight|太卷了!太不容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