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海内外科学家:合作是推动科学进步的关键因素】中新社上海11月1日电 (采访人员 李姝徵)“我们在广东省的中微子实验 , 一些关键部件需要外国合作方进行安装 。 当下对我们来说 , 这其实是一个大问题 , 有可能会延误构建探测器的日程安排 。 ”11月1日 , 中科院院士、2016年基础物理科学突破奖得主王贻芳 , 在第四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上道出疫情之下国际科学合作的实际困难 。
王贻芳主导的大亚湾中微子实验是中国在基础科学领域取得的重大突破 , 王贻芳也以此获得基础物理科学突破奖 。
王贻芳表示 , 无论是大亚湾中微子实验 , 还是后续接力的江门中微子实验 , 都离不开国际交流合作 。
王贻芳举例 , 粒子物理学这一领域的发展就得益于该领域几十年来所坚持的非常健康、非常成功的国际合作 。 “从大约60年前的欧洲核子研究组织起 , 从重复性和再现性分析起 , 就已经发明了这种合作方式 , 很多程序以及很多方法等等也被其他领域采用 。 ”
王贻芳表示 , 这样的国际合作不仅限于粒子物理学领域 。 对于其他很多领域 , 国际合作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
一场疫情也让不少科学家们开始反思 , 要如何才能更好地与公众沟通 , 帮助公众理解科学 , 了解国际合作的价值 , 从而反过来推动科学的进步 。
一些科学家认为 , 因为缺乏充分的科学教育 , 公众对科学的理解非常有限 , 看不到国际科学合作如何造福于当地社群 , 对疫情防控形成了一定的阻碍 。 同时 , 一些科学家期待 , 在复杂的国际形势下 , 公众对科学的充分认知与理解能够将开放科学合作重新推上正轨 。
“在生命科学领域 , 我们可以以惊人的速度制造疫苗 , 然而 , 美国、欧洲有部分人 , 却拒绝接种疫苗 , 但解决方法明明就摆在你面前了 。 ”2018年生命科学突破奖得主唐·克利夫兰在分享自己对于开放科学合作的观点时表示 。
“所以 , 我觉得我们还是需要非常积极且大声地表达信念 , 积极宣传为什么科学是在作贡献 , 以及为什么合作是推动科学进步的关键因素 。 ”克利夫兰表示 , 科学家应该多尝试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 , 加强与公众的交流 。
科学家们表示 , 只有公众对科学进步有了切身的认知 , 才能形成一种力量 , 来化解复杂的国际形势带来的阻碍 , 推动国与国之间的合作交流 。 (完)
推荐阅读
- 生物地球化学过程|我国科学家发现第五条甲烷产生途径
- IT|牛津大学科学家:omicron造成的疾病跟一年前新冠病毒“不一样”
- IT|科学家预计这波奥密克戎感染浪潮将在1月见顶
- 辅助|地平线余凯:科学家变成创业者,最不能改的就是「求真」
- 量子|我国科学家实现单离子超分辨成像
- 高能物理|高能物理研究所研制出硅超快传感器:具有良好抗辐照性能
- 物理|另一个角度看元宇宙与RPA:人工世界、平行员工与RPA
- 青少年|中科院老科学家科普演讲走进三亚中小学校
- 手机|啥?苹果将取消iPhone物理SIM卡槽:为新设计让步
- 轻喜剧|中科院物理所推出科普轻喜剧《闹起来,费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