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图片
同济医院器官移植研究所所长陈知水教授接受长江日报采访人员专访 。 长江日报采访人员武叶 摄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11月4日讯(采访人员武叶)“猪肾成功移植人体!”近日 , 一条轰动医学界的新闻迅速刷屏 。
据路透社报道 , 美国纽约大学朗格尼健康中心日前实施了一台特殊的肾移植手术——接受移植者 , 是一名脑死亡病人;移植的肾脏 , 来自一只经过基因改造的猪 。 医生没有直接将猪肾放入患者体内 , 而是将其连接到患者的大腿血管 , 并将猪肾在体外保存 。 术后 , 猪肾正常工作了54个小时 。
欢欣鼓舞之余 , 该成果是否意味着猪肾可以替代人肾?异种器官移植距离临床应用还有多远?11月3日 , 同济医院器官移植研究所所长陈知水教授接受长江日报采访人员专访 。
本文图片
同济医院器官移植研究所所长陈知水教授 。 (资料图)
猪肾移植“只是万里长征走出一小步”
采访人员:您如何评价首例猪肾移植的意义?
陈知水:科学家进行了一次有益的临床尝试 , 准确地说还不算正规的临床移植 , 原因有三方面:首先 , 这次肾移植在体外进行 , 没有将猪肾放进实验对象体内;其次 , 实验对象已经脑死亡 , 试验不是以治疗疾病或挽救生命为目的 , 属于“临床前”或“亚临床”的试验;第三 , 实验持续的时间很短 , 只有54个小时 。 介于这三点 , 猪肾移植距离临床应用还有很遥远的距离 , 只能说万里长征走出了一小步 。
采访人员:为什么选择猪作为实验模型?
陈知水:选择异种器官移植的模型 , 原则上与人类血缘关系越相近越好 , 比如灵长类的猴子、猩猩、狒狒等 。 为什么不选择它们而选择猪?我认为基于三方面考虑:首先 , 灵长类动物作为人类“近亲” , 种群数量有限 , 不利于大规模地推广应用;其次 , 猴子相对人类而言体型太小 , 猪的体重与人类更加接近 , 生理系统也跟人相近;最后 , 猪作为食物来源被饲养 , 种群数量稳定可控 , 用于器官移植产生的伦理问题也较少 。 正因为这些显著的优势 , 把猪作为异种器官移植的最佳研究对象 , 在国内外已成为共识 。
跨物种器官移植面临三大难题
采访人员:跨物种器官移植有哪些难点?
陈知水:主要有三大难题 , 排斥反应、伦理问题和生物安全 。
排斥反应 , 指生物体对不属于自身的组织器官会发起攻击 , 这是免疫系统正常反应 , 就像一个国家在遭遇外敌入侵时 , 一定会调动部队去抵抗是一个道理 。 人们在探索器官移植的过程中 , 碰到最大的瓶颈就是排斥反应 , 直到1978年史上第一个选择性免疫抑制剂“环孢素”开始用于临床器官移植 , 大大提高了手术存活率 , 人体器官移植从此进入一个黄金时代 。 即便如此 , 目前尚无任何药物可以逆转慢性排异现象 , 因此器官移植患者需要终身服用免疫抑制剂 。
推荐阅读
- 最新消息|世界单体容量最大漂浮式光伏电站在德州并网发电
- 四平|智慧城市“奥斯卡”揭晓!祝贺柯桥客户荣获2021世界智慧城市治理大奖
- 系列|2021中国航天发射圆满收官!年发射55次居世界第一
- 科技创新平台|云南:打造世界一流食用菌科技创新平台
- 堆芯|全球首座,世界领跑!
- 视觉|超高色准打破行业天花板,创维S82还原真实世界
- 机器人|捷报!万州高级中学勇夺机器人比赛世界冠军
- 最新消息|世界规模最大抽水蓄能电站投产发电
- 虚拟世界|周鸿祎:元宇宙最大的风险是数字安全
- 全年|通信技术试验卫星九号成功发射 中国航天全年发射次数世界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