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官移植|世界首例猪肾移植人体成功?只是万里长征迈出一小步!( 二 )


同种之间排斥反应尚且如此 , 何况不同物种之间呢?我们在这个案例中看到 , 用于移植的猪肾经过改造 , 通过基因编辑去除了猪细胞中一种名为α-Gal的糖分子 , 避免移植后出现超急性排斥 。 因此 , 手术后移植肾成功工作了54小时 。 然而 , 解决了超急性排斥反应后 , 还面临着急性排斥反应和慢性排斥反应 。 54小时的工作时长 , 显然无法解决任何实际问题 , 因此距离临床应用还很遥远 。
既然排斥反应是异种器官移植的最大障碍 , 我们能否找出所有引起排斥反应的基因片段 , 通过基因编辑加以改造呢?这就又涉及一个伦理学问题 , 当我们去除更多猪的基因 , 进行更多人源化改造 , 猪的外形和内核都有可能发生改变 , 也就是说猪不再是猪了 , 我们在试图创造一个新的物种 , 有悖伦理 。
此外 , 跨物种的器官移植 , 绕不开生物安全的问题 。 动物体内携带很多已知或未知的病毒、细菌 , 有可能通过器官移植转移到人体 , 如果这些病毒微生物可以在人际传播 , 就有引发传染病流行的风险 。 2015年 , 华人女科学家利用基因编辑技术 , 成功“剪”掉了猪基因中可能有害的内源性逆转录病毒基因 , 取得了重大突破 。 然而 , 在这一种病毒以外 , 未知的风险还有很多 。
这些来自猪的组织已应用于临床
采访人员:围绕异种器官移植 , 目前国内外都取得了哪些进展?
陈知水:根据文献资料 , 1905年 , 法国科学家将兔肾切成薄片植入肾衰竭儿童体内 , 是世界上第一例异种器官移植手术 。 16天后 , 该名儿童死于排斥反应引发的肺部感染 。
此后 , 科学家进行了无数次尝试 , 多以失败告终 。 直到1964年 , 美国科学家将6只狒狒的肾脏植入人体 , 受体在使用免疫抑制剂后最长存活9个月 , 这是全球第一例成功的异种肾移植 , 再次燃起了医学界探索异种器官移植的热情 。
基因编辑技术 , 为异种器官移植带来了希望 。 2016年 , 西京医院将敲除了13个基因的猪作为供体 , 将它的心、肝、肾分别移植给3只恒河猴 , 术后移植肝和受体猴存活了16天 , 为猪猴辅助性肝移植国际最长存活时间 。
2018年 , 世界权威科学期刊《自然》发布了一篇论文 , 德国科学家选取14只幼年猪 , 将它们的心脏进行人源化的基因修饰后移植到狒狒体内 , 术后狒狒正常存活超过半年 。
不论国内还是国外 , 目前进行的主要是一种过渡性尝试 , 比如选择灵长类动物代替人作为实验对象 , 把猪的器官移植到猴子、猩猩、狒狒体内进行观察 。 从动物之间的跨物种器官移植 , 过渡到从动物到人体的器官移植 , 需慎之又慎!截至目前 , 我国尚无类似实验的先例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