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滚动|首个新冠口服特效药上市,能否搅动抗疫市场格局?( 二 )
此次Molnupiravir的获批主要基于III期MOVe-OUT研究的数据:molnupiravir治疗组的住院和死亡风险降低了50% , 而且在29天内未见患者死亡报告 , 安慰剂对照组报告8例患者死亡 。
究其原理 , 中信建投研报显示 , Molnupiravir是一种核苷类药物 , 血浆酯酶代谢物通过干扰RNA的合成而起作用, 其代谢物造成病毒基因合成的高突变率 , 最终导致病毒死亡 。 由于RNA聚合酶在RNA病毒中结构相对保守 , 而该药物正是作用在RNA聚合酶 , 因此可对多种变异株有效 。
当前口服新冠药物试验数据一览图
但也有专家在接受DeepTech深科技采访时指出 , molnupiravir 这样的小分子口服药也存在一定的局限:首先 , 狭窄的给药窗口 , 即越早使用越有效 , 到后面则效果不佳;其次 , 对重症患者的作用不大——默沙东试验结果表明 , “在患病早期服用 molnupiravir 才能产生效果” 。
值得一提的是 , 小分子药物还存在耐药性 , 一般需要联用才能保持疗效 。
新的抗疫组合拳
其实 , 除了小分子口服药物 , 新冠特效药还有大分子药——中和抗体 。
当病毒、细菌等病原微生物入侵人体后 , 会刺激人体内的免疫系统 , 产生多种抗体 。 但只有部分抗体能够迅速识别病原微生物 , 与其表面的抗原结合 , 阻止该病原微生物结合靶细胞表面的受体侵入细胞 , 以保护人体不被感染 。 这个过程为中和作用 , 发挥作用的抗体则称为中和抗体 。
简言之 , 不像小分子药可阻断病毒增殖 , 中和抗体药物则是向人体注射抗体 , 阻断病毒与人体结合 , 实现疗效;疫苗则是以可称为“假病毒”的抗原来诱生人体产生抗体 。
中和抗体由新冠肺炎康复患者血清中分离获得 , 针对新冠病毒刺突蛋白受体结合域(RBD) , 包裹其侵入细胞的功能区域 , 阻碍病毒对细胞的感染过程 。 由于具有研发快、特异性强、副作用相对较小 , 疗效确切性强的特点 , 中和抗体可快速应对突发的大规模流行感染 。
在新冠病毒中和抗体领域 , 诸多药企也有布局 。 其中走得比较靠前的是再生元/罗氏、礼来制药/君实生物的双抗疗法 , 它们均已获得美国紧急使用授权 , 用于治疗轻度至中度新冠肺炎患者 。
而相比小分子口服药 , 中和抗体药物有一个优势——不仅可以用于治疗 , 也可以用于预防 。 再生元、礼来制药的双抗疗法即获批用于“特定人群的暴露后预防” 。
其中 , 特定人群代指两种:其一 , 不适合接种疫苗的人群 , 二是接种疫苗后可能出现突破性感染的人群 , 他们可能年龄较大、身体状况较差 , 要预防其发展成重症 。 因此 , 中和抗体药物又可视作疫苗的补充 。
不过 , 中和抗体也有一些不可忽视缺点:
推荐阅读
- 设备|雷军亲自演示 MIUI 13“小米妙享中心”:一拖流转媒体内容
- 相关|科大讯飞:虚拟人交互平台1.0在媒体等行业已形成标准产品和应用
- 数据|天问一号火星离子与中性粒子分析仪首个成果面世
- 媒体|贵阳“融媒大脑”平台发布
- 材料|真我 GT2 Pro 预热:50MP 舰双主摄、realme 首个显微镜镜头
- 疫苗|国内首个自主研发四价流脑疫苗正式获批
- 样本|国内首个在库运行超百万份生物样本全自动化库落户广州
- the|流媒体大战白热化:明年美8大媒体集团内容开支将达1150亿美元
- 甘肃|四维图新及旗下世纪高通参与建设甘肃首个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应用基地
- CHINA|国内首个百万千瓦级 海上风电项目全容量并网发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