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乌托邦”还是“修罗场”?超九成受访大学生认为匿名社交存在风险( 三 )


段鑫星表示,大学生使用匿名社交软件主要用于与外界联系,其次是交友与玩附带游戏 。通过传递信息、交流情感,在线下社交未被满足的情况下,把目光转至线上 。在段鑫星看来,大学生处在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正确引导大学生社交至关重要 。“‘人字’的结构是相互支撑,人是社会性动物,应当走出网络,走进现实的人际关系 。有研究发现,与正常大学生相比,痴迷网络世界的大学生对现实人际关系较为冷漠,更不擅长现实的人际交往 。”
张乐年把这种从未有过的匿名社交体验,定义为“净土” 。不同于线下社交体验,线上匿名社交“更方便吐槽”的优点让当时的张乐年非常心动 。在她看来,现实生活中遇到想吐槽的人和事,总有朋友圈的交叉,没法痛快吐槽,总有心理负担,“但是匿名社交的吐槽安全度更高,和朋友圈产生交叉的可能性基本为0,没什么心理负担 。”
中青校媒调查结果显示,73.84%受访大学生认为,年轻人下载匿名社交软件是因为性格内向,现实生活中朋友少,愿意通过这种渠道交朋友;63.65%认为匿名环境有助于压力释放;49.53%认为原因在于可以放心地说秘密、吐槽;43.01%表示下载此类软件是为了追求匿名的快乐和刺激;39.64%则认为以兴趣划分的匿名环境可以实现群体认同,找到与自己爱好相似的人;35.80%赞同这是拓展社交圈的一种方式 。
段鑫星介绍,正确引导大学生进行交往,一是培养其积极乐观、理性平和的心态,关注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通过开展讲座、团体辅导等;二是通过大学生朋辈辅导,开展小型讨论,“比如大学生参与净化网络环境,探讨我在其中可以做什么 。00后是‘电子宝贝’,是数字生活原住民,关注他们的网络心理健康非常必要 。”
“匿名在给用户创造交往的‘乌托邦’,但是良好的空间依赖每个用户的自律和他律 。”徐云蕾对匿名社交的态度比较积极,认为它可以帮助人们拓展自己的朋友圈,也有不少爱好电影、爱好音乐的朋友,“但是大家在敞开心扉的同时也要注意甄别,保护好自己的合法权益 。”
年轻人的2.5次元,是“乌托邦”还是“修罗场”
“糖皮包裹下,也许是毒药 。”在肖泽看来,匿名社交环境存在一定风险,稍不注意便会对用户造成伤害 。“最大的问题就是隐私的泄露,个人信息是否能得到安全保障让人担忧 。”肖泽表示,有时随手分享的一张照片都可能被人推测出具体的活动区域,不经意间就从“匿名状态”滑向了“实名状态” 。
“如果你不来,我就给你买1000个‘电话轰炸’!”元宵节前夕,徐云蕾遭到了自己在匿名社交平台上结识的网友的“威胁” 。在反复的明确拒绝后,虽然对方没再继续纠缠 。但被“威胁”的场景依旧让她后怕 。她认为,如果对对方没有足够的信任,不要贸然交换联系方式,也不要过多透露自己的隐私信息 。徐云蕾介绍,部分匿名社交平台会在聊天页面的显著位置提醒用户保护个人隐私信息,“但是匿名环境仍容易给游走在法律边缘的人提供可乘之机 。”如果在聊天中遇到陌生人问“约吗”,徐云蕾会直接举报投诉对方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