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构|分享自研服务器芯片,阿里云要做什么( 四 )



架构|分享自研服务器芯片,阿里云要做什么
文章图片

调研机构Counterpoint今年2月曾预估 , 苹果是台积电今年最大的5纳米客户 , 占其总产量的53% 。 此前台积电曾公开称 , 5纳米系列2021年产能扩充会比2020年翻倍 , 2022年将比2020年增长3.5倍以上 。
不过 , 有数字化领域的资深技术人士对《财经》采访人员表示 , 在全球缺芯潮大背景下 , 倚天710能否大规模量产有待观察 , 其软件生态适配也对阿里云提出了挑战 。
今年4月 , 一位数字化企业高管接受《财经》采访人员采访时称 , 传统数字化企业的做法是从下往上打(底层硬件技术到上层产品服务) , 发挥“硬件+芯片”优势 。 阿里云策略是从上往下打(上层应用服务到底层产品技术) 。 阿里的长板是智能 , 尤其是经过真实业务训练的算法模型 。 但阿里云在补足短板 , 强化“硬件+芯片+数据库”等领域的布局 。
目前 , 阿里数据中心内服务器的主要供应商是浪潮 。 阿里云还同时采用了英特尔、英伟达、AMD的芯片产品 。 阿里云向下涉足硬件的过程中 , 业务触角在变长、变深 , 这也带来了另一个问题:阿里云的边界是什么 , 是否会对合作伙伴造成威胁?
高慧对《财经》采访人员表示 , 倚天710并非要替代市场上同类产品 , 主要还是为了解决云计算专业场景下的专业需求 , 为云上企业提供多样性选择 。
张建锋在接受《财经》等媒体采访时则称 , 阿里云业务有明确边界 , 只承担硬件设计工作 , 目的在于让云计算的底层硬件更符合自身业务需求 。 芯片、服务器等硬件的生产 , 均会交给制造厂商 。 在阿里云还将继续与英特尔、英伟达、AMD、ARM等合作伙伴保持密切合作 , 为客户提供更多选择 。
不得不做 , 也必须做 即便后续挑战诸多 , 但自研服务器芯片对于阿里云来说 , 不得不做 , 也必须做 。 涉足服务器自研芯片 , 更是阿里云“一云多芯”策略 , 以及“做深基础”既定战略的延伸与落地 。
随着上云成为了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必选项 , 不同企业的计算需求也正在变得多样化 。 一些云计算客户既想要英伟达、ARM芯片的AI推理能力 , 也想要x86芯片的安全计算能力 , 还希望云成本能进一步降低 。
在过去 , 同时满足这些需求 , 通常要选择多云协同 , 为ARM集群、x86集群分别建设存储与网络的配套设备 。 但这种做法成本高 , 且浪费资源 , 不同类型CPU共存还会带来多云管理问题 。
阿里云应对这些问题的策略是“一云多芯” , 也就是用一套云操作系统兼容x86、ARM、RISC-V的硬件服务器集群 , 将不同架构CPU的算力标准化 , 向下屏蔽硬件差异性 , 向上提供一致性服务 。 在企业客户侧 , 则是可以同时使用x86、ARM、RISC-V系列服务器的算力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