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以往业界落地的隐私计算应用不同 , 在该平台上 , 光大银行能够自行建设隐私计算场景 。 “二者区别相当于App和操作系统 。 ”光大银行总行信息科技部副总经理王磊告诉《财经》采访人员 , “这是金融业首个企业级数据流通基础设施平台 , 意味着隐私计算工程化取得突破性进展 。 ”
技术平台的落地只是大规模数据资产交易起步的一个支点 。 “数据大规模流通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技术和制度两个方面 。 ”华控清交董事长张旭东对《财经》采访人员表示 , 相比技术 , 制度建设更加关键 。 此前 , 《财经》采访人员曾报道更高层面指导文件即将出台 , 近期再度获悉 , 该文件或将扫清数据确权难等数据资产化的障碍 , 为数据的大规模流通提供更进一步指导 。
数据资产化被业界看作是实现数据规范应用的重要方向 , 随着关键技术和相关制度的逐步完善 , 当今泛滥的数据交易将有望被导入正途 。
首单隐私计算金融平台:数据可用不可见
什么是隐私计算?
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的定义 , 隐私计算(或隐私保护计算)是一套包含人工智能、密码学、数据科学等众多领域交叉融合的跨学科技术体系 , 实现数据的“可用不可见” , 其中关键技术包括联邦学习、多方安全计算、机密计算、差分隐私、同态加密等 。
2021年8月26日 , 光大银行多方安全计算平台正式上线 , 首次让姚氏理论从实验室走上企业的生产线 。
据悉 , 该平台可以保障各企业原始数据在“可用不可见”“可控可计量”的前提下 , 规范开展数据共享与融合应用 , 实现跨企业间隐匿查询、联合统计、联合建模等功能 , 可适用联合营销、联合风控、统一授信、业务合规等多种场景 。
以光大信托和光大银行数据互通为例 , 光大银行私人银行客户与光大信托的客户同属高净值客户 , 但此前受制于合规要求 , 两大机构客户信息无法互通 。 当前 , 依托多方安全计算平台 , 光大银行和光大信托正将各自的高净值客户信息进行联合建模 , 挖掘出双方不重合的那部分客户 , 并针对这部分客户开展联合营销获客 。 这一过程中 , 双方均无法获知对方客户数据 。
据王磊介绍 , 前述平台决策主要涉及两个方面考量 。 首先是安全性 。 “多方安全计算是从底层的运算符号开始加密 , 自下而上层层加密 , 在多个主流技术方案里安全等级最高 。 ”其次是计算性能 。 由于加密运算量大 , 业内盛传多方安全计算存在计算效率较低、算力消耗大等缺点 。 对此 , 王磊表示 , 多方安全计算运算速度确实更慢 , 但性能差距并不显著 。 “测试结果显示 , 他们(解决方案的)性能是我们能接受的 。 ”当前 , 该平台能够完成TB(太字节)级别的数据处理 , 王磊表示 , 对于数据共享来说 , 这个量级已经够用 。
推荐阅读
- 入口|微信迎来新变革:保护隐私,增加视频号入口
- 隐私|用户隐私保护新境界,2021 vivo开发者大会将发布安全新动作
- 数据|天问一号火星离子与中性粒子分析仪首个成果面世
- 材料|真我 GT2 Pro 预热:50MP 舰双主摄、realme 首个显微镜镜头
- 疫苗|国内首个自主研发四价流脑疫苗正式获批
- 隐私|云从科技:入选毕马威中国金融科技TOP50
- 样本|国内首个在库运行超百万份生物样本全自动化库落户广州
- 甘肃|四维图新及旗下世纪高通参与建设甘肃首个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应用基地
- CHINA|国内首个百万千瓦级 海上风电项目全容量并网发电
- 安全|好购App未经许可读取用户手机剪贴板内容 法院认定侵害隐私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