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新能源车闹电池荒 中国企业“疯抢”全球锂矿( 二 )


中国目前共有电池生产厂千余家,但能够成规模生产动力电池的企业只有十余家左右 。据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数据显示,今年1~6月,中国动力电池产量累计74.7GWh,装车量累计52.5GWh,这就意味着有22.2GWh的产能尚未利用 。“电池荒”的病灶在于结构性紧缺 。以今年上半年的数据为例,整个车用动力电池行业前十名的企业占据了92.5%的市场份额,市场高度集中,而前十名企业的总产能在整个行业中占比不到50% 。几家头部企业的产能利用率一直高达80%以上,而前十名以外的大部分企业,产能利用率低至10%甚至以下,正在被逐步淘汰 。于清教认为,动力电池结构性供需失衡问题长期存在,高端产能一直处于紧缺状态 。
另一个现实是,动力电池需求量不断上涨,但锂电池原材料却面临短缺 。目前的锂电池原料市场,大致分为两个子市场,磷酸铁锂电池为代表的碳酸锂市场,以及高镍三元电池为代表的氢氧化锂市场 。自今年5月份开始,磷酸铁锂电池首先在产量上重新反超三元锂电池,随后又于7月份在装车量上超越三元锂电池 。到了9月,磷酸铁锂电池的产量已经是三元锂电池的1.4倍、装机量的1.6倍 。当前,动力电池产能瓶颈在于碳酸锂,碳酸锂产能已经满载,价格更是一路疯涨 。
“现在碳酸锂更紧缺,我们在满负荷生产 。”青海中信国安锂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兼总经理孙洪波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使用磷酸铁锂电池的中低端新能源车的爆发增长,带动了碳酸锂的需求 。目前,该公司生产的碳酸锂成交价已超过185000元/吨,而今年6000吨的碳酸锂产能已被客户全部瓜分 。孙洪波告诉采访人员,当前,头部锂盐企业的产能都是服务于大客户,并不接受散户 。这意味着,中小客户只能在市场上高价拿货 。
在有“亚洲锂都”之称的宜春,电池级碳酸锂每吨的实际成交价早已超过19万元 。当地碳酸锂生产企业对媒体表示,电池级碳酸锂和工业级碳酸锂,都没有现货,需要排产 。业内人士认为,从供给端来看,锂盐新建项目一般建设周期在18个月以上,新建项目投产可能集中在2023年,今明两年碳酸锂仍处于紧平衡状态 。
上游锂价疯狂
在供给紧缺之际,锂精矿通常是产业链最为倚重的新增供给来源,尤其“西澳锂矿+中国锂盐厂”这对高效产业组合 。
但李南平发现,从澳大利亚进口的锂精矿,到岸价格已经飙升到了每吨2500美元,而澳大利亚锂精矿的采选成本仅为每吨400美元 。锂主要存在于两种地方:盐湖和锂矿山 。目前,全球锂资源输出主要有两条路径,一条是从澳大利亚矿山开采,再运到中国加工成锂化合物;另一条就是由南美盐湖提取卤水,直接在当地加工成碳酸锂等锂化合物,再销售到其他国家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