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新能源车闹电池荒 中国企业“疯抢”全球锂矿( 四 )
锂电原料供应的紧张引发了一连串蝴蝶效应,给整个供应链带来压力 。10月 10日,赣锋锂业宣布旗下全部金属锂产品上调价格,公司的金属锂全系列产品单价上调10万元/吨 。弘力电源、盛利高新能源等企业也纷纷上调电芯等产品的价格 。
但原材料上涨所带来的成本压力,无力向下游传导,淤塞在电池生产端,由电池企业硬扛 。于清教说,成本的压力很难传导至终端,尽管动力电池高端产能紧缺,但车企的话语权依旧较强,对于大多数电池企业而言,只能自行消化成本压力 。
这直接导致众电池厂家毛利率出现下滑,盈利空间受到挤压 。曹广平告诉《中国新闻周刊》,目前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瓶颈主要在于电池,其中电池包的成本占整车的30%~50%,这其中去掉电池壳、电池管理系统、热管理系统以及电缆等附件外,主要就是电芯及其内部锂、镍、钴等金属的成本,可以说“电费本身并不贵,但储存电的容器材料太贵” 。
据真锂研究的跟踪统计,目前动力电池成本涨幅普遍在30%至40%之间,已经超过了绝大多数动力电池企业的毛利率水平 。如果不能涨价的话,多数电池企业已经很难赚钱 。9月16日在海南省海口市召开的“第三届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提出,目前中国新能源车成本依然偏高 。另外,电动车关键部件动力电池面临锂钴镍等矿产资源保障和价格上涨压力,工信部将与相关部门一起加快统筹,提高保障能力 。
曹广平表示,目前纯电动汽车业务板块是不赚钱的,原因就在于电池包的成本基本上等于一辆普通油车的成本 。但是国家政策给的补贴以及卖新能源车积分则可以“赚钱” 。“各个车企的电车业务在行业补贴、行业正积分以及品牌溢价上取得利润的比例虽然不太相同,但这些赚到的钱,都要来平衡电池采购及原材料成本上涨才行” 。
苦熬了大半年后,动力电池的头部企业们正集体酝酿涨价 。近日,一份比亚迪的《电池价格上调联络函》在网上广泛传播 。而鹏辉能源、国轩高科发出调价函则更为直白,涨价的原因直指原材料价格上涨和缺货,导致生产成本太高 。然而涨价的夙愿并非那么容易实现 。有业内人士解释:汽车动力电池的订单一般都是一年一签,中途临时调价需要和主机厂沟通,但一般都很难得到他们的同意 。
不过,此轮涨价,行业巨头宁德时代并未跟拍 。曹广平认为,宁德时代作为锂电产业最大的供应商却坚持不涨价,其原因在于宁德时代早期已经对原材料产业进行了深度布局,并且与车企也进行了深度的资本合作,利益已经捆绑在一起 。2018年起,宁德时代分别认购了北美锂业和澳大利亚锂矿企业的股权,还与磷酸铁锂正极材料龙头企业德方纳米建立了合资公司 。去年,宁德时代参与了湖南裕能、江西升华等磷酸铁锂材料企业的增资 。
推荐阅读
- 最新消息|世界单体容量最大漂浮式光伏电站在德州并网发电
- 最新消息|中围石油回应被看成中国石油:手续合法 我们看不错
- 最新消息|CES线下回归受阻:受奥密克戎肆虐影响
- 最新消息|IT系统出错 英国银行给7.5万人多发11亿工资
- IT|宝马电动转型成果初显:i4、iX供不应求 新能源车销量已破百万
- IT|新能源汽车年底卖爆 展车都被抢购 咋回事?
- 最新消息|宁德时代再投240亿元扩产宜宾基地
- 最新消息|宝马LG和其他公司正考虑使用量子计算机解决具体问题
- Tesla|网传特斯拉等新能源汽车保费上涨超50% 多家车险公司回应不实
- 最新消息|快手调整员工福利:减少房补、取消免费三餐 新增生育奖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