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练|“我是曙光”“曙光明白”再引关注, “曙光”到底是谁?

占康 中青报·中青网采访人员 邱晨辉
“我是曙光 。 ”
“曙光明白!”
11月7日 , 在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乘组首次太空出舱活动中 , 一声声来自地面的“曙光”口令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 。
那么 , “曙光”是谁?
对我国载人航天事业来说 , “曙光”曾是星星之火 , 点亮了中国人的飞天梦想 。 我国启动第一次载人航天计划 , 名字就叫“曙光一号”工程 , 最后由于经济基础薄弱 , 被迫下马 。 直到1992年 , 载人航天工程再次启动 , 被誉为“中国航天员成长摇篮”的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 , 在多年默默努力后迎来了载人航天事业的曙光 。 “曙光”也成为航天员系统的代号 。
如今 , 随着我国载人航天事业迈入空间站阶段 , “曙光”的职能也得到拓展 , 成为航天员出舱活动专项指挥的代号 。 对于在轨航天员来说 , “曙光”意味着距离太空400公里高度下航天员系统岗位人员在幕后的全力支持 。
口令是一个人发出的 , 但“曙光”代表的 , 却是一个跨系统、跨部门的出舱活动支持小组 , 该小组覆盖了航天员系统、空间站系统以及测控系统 , 由航天员系统总设计师黄伟芬任组长 。 航天员的出舱任务就由该小组提供支持 , 并提出决策意见 , 航天员从核心舱进入节点舱 , 直到出舱活动任务完成 , 返回核心舱并关上舱门 , 全程都由“曙光”指挥实施 。
可以说 , 在每一次出舱活动中 , “曙光”都指引着航天员行走太空 。

训练|“我是曙光”“曙光明白”再引关注, “曙光”到底是谁?
文章图片

11月7日18时51分 , 航天员翟志刚成功开启“天和”核心舱节点舱出舱舱门 , 截至20时28分 , 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先后从“天和”核心舱节点舱成功出舱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供图

训练|“我是曙光”“曙光明白”再引关注, “曙光”到底是谁?
文章图片

11月8日1时16分 , 神舟十三号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安全返回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 , 出舱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供图
引导航天员冲锋作战的指挥员
在11月7日出舱活动的直播画面中 , 有个身穿蓝色试验大褂、扎着马尾辫、戴着金框圆眼镜的科研人员频频出现在镜头里 , 她的声音穿越天地 , 指引400公里高度之上的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乘组在太空的操作 。
她就是这次出舱活动的专项指挥——吴昊 , 代号“曙光” 。
“神舟十三号 , 机械臂即将转移 , 请确认安全带与舱体无连接 。 完毕!”当晚 , 吴昊紧盯着监控画面 , 密切关注在轨航天员的操作 , 指令有条不紊 。
这次任务是空间站阶段第三次航天员出舱活动 , 也是中国航天史上首次男女航天员协同开展的出舱活动 , 王亚平由此成为中国首位进行出舱任务的女航天员 , 迈出了中国女性舱外太空行走第一步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