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练|“我是曙光”“曙光明白”再引关注, “曙光”到底是谁?( 二 )


在出舱活动指挥的接力赛中 , 吴昊接过的是第三棒 , 成为空间站出舱活动第一位专项女指挥 。
她深知责任重大:如果把出舱活动比作一场战役的话 , “曙光”身后的出舱活动支持小组相当于指挥部 , 而“曙光”则是引导航天员冲锋作战的指挥员 。
尽管在地面经过多次的出舱活动训练和演练 , 尽管有一套科学详尽的实施方案和数百条故障预案 , 尽管身后有个出舱活动支持小组 , 但在这场实战中 , 吴昊仍面临着巨大压力:毕竟 , 航天员离开核心舱 , 只身进入深邃的太空 , 面对的就是未知的风险 。
这要求她必须对出舱活动的整个流程设计非常熟悉 , 掌握操作的关键点和难点 。 同时 , 她还要全面掌握上百种故障预案 , 针对预案内故障 , 指挥航天员进行相应处置 。
吴昊毕业于北京大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 , 进入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航天员选拔训练室飞船专业技术组工作 , 这对她是个陌生的领域 , 可不到一年时间 , 吴昊就成长为飞船飞行程序训练主教员 。
为什么这么快就担任主教岗位?外人很诧异 。 但只有她自己才知道背后默默付出了多少 。
每个飞行阶段有哪些关键操作 , 可能出现哪些故障 , 如何进行处置 , 她不停地反复推演 。 5个飞行阶段100多项重要操作、60余个故障处置预案和4类应急程序 , 全部了然于胸 。
“航天员都是万里挑一的 , 作为航天员教员 , 我们也要努力变得更加优秀才行 。 ”吴昊说 。
努力和回报是成正比的 。 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航天员选拔训练室主任王焰磊评价她“悟性高 , 能吃苦” 。
担任出舱活动训练主教员两年多 , 吴昊已经组织航天员进行了上百次的训练 。 她参与设计出舱活动训练的每个环节 , 不仅熟悉整个流程 , 对空间站平台设备、舱外服等各系统的操作和处置情况也是滚瓜烂熟 。
与航天员天地一心默契配合
由于天地差异 , 再多的地面训练 , 也不可能完全模拟太空环境 。 实战过程中 , 也会出现计划赶不上变化的情况 。
在空间站首次出舱活动中 , 时任“曙光”指挥王焰磊的口令响彻太空 , 在轨航天员和他配合默契 , 出舱任务圆满完成 , 他也随之成为“网红” 。 任务结束后 , 王焰磊打开手机 , 发现有200多条来自同学朋友亲人的祝贺信息 。
从事航天员教员工作16年 , 担任过神舟七号任务出舱活动训练主教员 , 王焰磊是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最年轻的80后室主任 。 有人称赞他说:“这么年轻就当主任 , 载人航天事业发展有活力!”
在空间站首次出舱任务的前几天 , 王焰磊和航天员系统总体岗一起 , 与空间站系统和测控系统的岗位人员 , 对整个任务流程进行反复核查 , 明确每条指令发送的时间点、重要事件的时间点以及逻辑顺序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