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科技创新驱动 守护中华文脉——专访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局长李群

新华社北京11月8日电 题:科技创新驱动 守护中华文脉——专访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局长李群
新华社采访人员施雨岑
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十四五”文物保护和科技创新规划》 , 这是文物事业发展五年规划首次从部门规划上升为国家级专项规划 。
未来五年 , 新锐的科技将与古老的文物碰撞出怎样的火花?考古发掘现场 , 是否会迎来更多朝气蓬勃的优秀人才?博物馆中 , 悠久文明历史能否激荡起更加澎湃的文化自信力量?围绕这些问题 , 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局长李群近日接受采访人员专访 , 对规划进行了解读 。
强化科技创新支撑引领作用
问:为何要在规划中将“科技创新”放到如此重要的位置?
答:随着新一轮技术革命加快推进 , 从考古发掘到文物保护 , 从价值阐释到展示传播 , 文物与科技的结合越来越紧密 , 科技的支撑引领作用日益明显 。 规划设置专门篇章 , 对提升文物科技创新能力进行“全链条”布局 。
一是整体提升文物科技基础研究水平 。 我国文物科技工作相对起步较晚、基础薄弱 , 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科技创新需求非常迫切 。 对此 , 规划面向文物保护利用基础理论需求与重点科学问题 , 部署基础研究重点任务 。 通过多学科合作 , 揭示壁画彩绘褪色、木结构建筑失稳等文物病害发生发展规律 , 完善文物病害科学诊断方法 , 加强基础数据积累 , 构建符合我国文物资源特点的文物修复和预防性保护科技体系 。 同时 , 我们也要加强科学研究与技术在应对文物灾害等方面的作用 , 用科技找到文物防灾减灾的“密码” 。
二是重点突破文物需求关键技术 。 面向文物防、保、研、管、用5大需求领域 , 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部署相关研发任务 , 突破一批关键材料、工艺、装备和集成技术 , 重点攻关石窟寺、土遗址、木结构建筑等保护关键技术 , 攻克一些抢救性保护技术难题 , 发展“考古方舱”等文物专有装备技术体系 , 加快新技术、融媒体与文物资源间的技术转化与展示优化 。
三是全面优化文物科技创新发展体系 。 把技术供给提升与行业需求牵引结合起来 , 培育国家级文物科技创新基地 , 在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中布局科技考古和文物保护等方向 , 建立文物科技跨学科、跨部门的融合创新机制 。
今年 , 运用高科技手段开展的三星堆遗址考古受到社会广泛关注 。 我们希望 , 通过构建覆盖全行业全领域的文物科技创新体系 , 使科技考古、科技应用能够更普遍、更有成效 , 为努力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提供科技支撑 , 为促进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赋力、赋能、赋彩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