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时隔5年,她再获大奖!

“奖励既是国家科技部对我们研究成果的认可 , 也是对我们后续工作的勉励和鞭策 。 我们会继续系统深入地做好相关科研并注重转化 , 努力把研究成果从实验室推向临床 , 服务大众 。 ”
近日 , 2020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及国家科技进步奖获奖名单公布 , 国家自然科学奖获奖者、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内科及药物治疗学系教授于君接受了南都、N视频采访人员专访 。

团队|时隔5年,她再获大奖!
文章图片

于君
作为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助理院长、消化疾病研究所所长和消化疾病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 于君此次以第一完成人身份 , 带领团队凭“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及相关肝癌自然史、发病机制、诊断和防治研究”项目获颁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 这也是她继2016年后再次获得该奖项 。
据介绍 , 此次的获奖团队由香港中文大学胃肠和肝脏科的五名教授组成 , 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 简称NAFLD)领域进行了长达18年的系统性研究 , 并取得一系列重大突破 , 不但让大众更全面了解NAFLD , 更对该领域的基础研究与临床转化作出巨大贡献 。
此外 , 于君同时兼任十余所内地大学的客座或名誉教授 , 受她指导的学生遍布内地及香港的各大院校、医院和科研机构 , 不少正担任骨干及领军角色 。 于君在采访中向南都、N视频采访人员表示 , 香港科研人员在国际化视野、研究成果转化等方面可以与内地尤其是粤港澳大湾区的科研团队形成优势互补 。 她期待在国家明确提出深化粤港澳创新合作的大趋势下 , 大湾区内各城市的科研要素能够进一步融合 , 促进基础和临床医学研究的协同发展 。
专访于君
“两次获奖都是团队基础科研和临床科研力量共同奋斗的成果”
南都:此次是你继2016年后第二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 , 有何感受?
于君:消化道肿瘤中的胃癌、大肠癌和肝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 , 占所有肿瘤的近40% , 威胁着众多国人的健康 , 研究这三种消化道肿瘤发生的分子机制 , 从而找到有效的早期诊断和早期防治措施 , 是我们团队一直以来的重要课题和使命 。 2016年 , 在沈祖尧院士的带领下 , 我作为第二完成人 , 凭借“大肠癌发生分子机制、早期预警、防治研究”项目获颁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 该研究历时15年 。
而本次获奖是为表彰我与团队在脂肪肝和脂肪肝相关肝癌研究方面所取得的成就 。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由于肥胖使肝脏内积聚过多脂肪 , 为目前最常见的慢性肝病 , 影响着全球15%至40%的人口 , 包含不同的肝脏疾病 , 从最早期的单纯性脂肪肝 , 发展至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 , 并有机会演变为肝纤维化甚至肝癌 。 香港的生活习惯和饮食结构相对西方化 , NAFLD的发病率较早即与西方接近 。 因此 , 我与团队18年前便开始对其展开系统性研究 , 全面推动了针对NAFLD的预防、早期筛查、诊断、疾病阶段评估及治疗药物的研发 , 对NAFLD的基础研究与临床转化的发展有着深远影响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