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虑到这三个细节 , 可能有些读者就猜到了 , 自热界存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材料:一种禁带很窄 , 或者干脆没有禁带 , 在室温下它的价带外层电子可以轻易跃迁到导带上 , 这就是导体 。 相反如果材料的禁带很宽 , 一般大于三电子伏特(3eV) , 在室温下电子老老实实地待在价带上 , 那它就不能导电 , 这就是绝缘体 。
△不同固体的能带结构 (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善变”的半导体
那有没有价带和导带之间的能隙小于3eV的材料呢?有 , 那就是半导体,通常意义上就是指导电能力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的物质 。
但半导体的价值并不是表现在它的导电能力上 , 而是它“左右横跳”的导电性 。 半导体的导电性能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而改变 , 后面我们就会看到光伏效应如何改变半导体的导电性 。 接下来我们将以硅原子为例 , 一起探索半导体内部的奥秘 。
1、本征半导体的结构
像纯硅、纯锗这类不加任何杂质的半导体 , 我们称之为本征半导体 。 来看看硅原子 , 它有14个电子 , 电子排布是2-8-4 , 最外层有4个电子 。 元素的性质主要是由最外层电子决定的 , 那硅的最外层电子就有这样的趋势:要么再找四个电子凑四对 , 要么把四个电子都扔了 。
△硅原子(图片来源:作者自制)
在硅晶体中 , 每个硅原子的上下左右都相邻一个硅原子 , 正好硅最外层有四个电子 , 它就会和相邻的硅原子共用这些电子 , 这样每个硅原子最外层就凑齐了8个电子 。 完美!
△硅晶体共价键(图片来源:作者自制)
2、杂质半导体的结构
如果我们给本征半导体掺杂一些杂质 , 情况会有什么不同呢?比如把其中一个硅原子换成磷原子 , 磷原子有15个电子 , 排布是2-8-5 , 最外层有5个电子 , 和相邻的硅原子凑齐8个电子之后 , 还多出来一个电子 。 这样每掺一个磷原子 , 就会有一个无处安放的电子 , 掺多了就会形成一支“单身电子大军” 。 我们称这样的半导体为N型半导体 , N(Negative)表示电子带负电 。
△N型半导体(图片来源:作者自制)
相反 , 我们如果掺入硼原子 , 它有5个电子 , 最外层有3个 。 硼原子和周围的硅原子凑 , 也只能凑出7个电子 。 这7个电子还差一个电子形成稳定结构 , 因此这里产生了一个“空穴” 。 我们称之为P型半导体 , P(Positive)表示空穴可以等效成带正电的微粒 。
推荐阅读
- 快报|“他,是能成就导师的学生”
- 技术|“2”类医械有重大进展:神经介入产品井喷、基因测序弯道超车
- bug|这款小工具让你的Win10用上“Win11亚克力半透明菜单”
- 重大进展|“2”类医械有重大进展:神经介入产品井喷、基因测序弯道超车
- 历史|科普:詹姆斯·韦布空间望远镜——探索宇宙历史的“深空巨镜”
- 空间|(科技)科普:詹姆斯·韦布空间望远镜——探索宇宙历史的“深空巨镜”
- 精度|将建模速率提升10倍,消费级3D扫描仪Magic Swift在2021高交会大显“身手”
- 四平|智慧城市“奥斯卡”揭晓!祝贺柯桥客户荣获2021世界智慧城市治理大奖
- |南安市司法局“加减乘除” 打造最优法治营商环境
- ASUS|华硕预热ROG Flow Z13:称其是“全球最强悍的游戏平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