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叔华|95岁天文学家叶叔华:我已将“玻璃天花板”冲到最高( 二 )


新京报:放眼科学界 , 你在演讲中提到的“玻璃天花板”具体指什么?
叶叔华:我第一次听到这个词 , 是在很多年前的一个国际天文学会会议里 。 参加者在一起开会 , 全部都是女性 。 有一位欧洲的女科学家说 , 在她的单位 , (职位)升到一定的程度以后 , 就遇到“玻璃天花板” , 升不上去 。 同时 , 她讲了一些女性遇到的困难 。
新京报:你认为哪些因素促成了“玻璃天花板”的产生?
叶叔华:这个很难说了 , 男女不平等是长久以来的事情 。
新京报:在11月2日的演讲中 , 你谈到“如果你想要什么东西 , 你必须全力争取” , 你这一生当中全力打破过哪些“玻璃天花板”?哪一块“玻璃天花板”最难打破?
叶叔华:我个人没有感觉有“玻璃天花板” , 没有感觉到对我有什么限制 , 我一直都是走得很顺当的 。 我已经把它冲到最高 。
新京报:你怎么看目前中国女性的地位和权利?
叶叔华:这个很难说 。 是不是女性就一定不行?或者女性就一定很好?其实每一个单位都不一样 。 确实也有很出头的女性 , 但平均而言 , 并不觉得女性的地位很高 。
新京报:1950年夏天 , 你23岁 , 想加入南京紫金山天文台 , 却收到“只招收男性”的回复 , 当时你给时任紫金山天文台台长写了一封信 , 后来你如愿进入紫金山天文台所属的上海徐家汇观象台工作 。 你在那封信中写了什么?
叶叔华:好像在信中写了五六个“不应该不用自己”的理由 , 大概就说我是读天文的 , 为什么你不用我?我自己觉得自己是可以做各种事情的 。 反正当时很气愤但也不舍得 , 那时紫金山天文台从云南搬到南京 , 路上很曲折 , 仪器损坏了很多 , 到南京之后 , 天文台主要忙着把仪器修好 , 把望远镜装起来 , 都没有办法开展很厉害的工作 。
我写信争取以后 , 倒真的争到了 。 但当时科学院里面的女的确实比男的要少得多 , 男女平等还是相当一段时间后才实现的 , 当然也有女同胞自己抗争的力量在内 。
“我的生活就是天文台”
新京报:在你70余年的天文学研究生涯中 , 最大的突破是什么?
叶叔华:我想应该是做到时间工作的精确度吧 , 受命负责建立中国世界时综合系统 , 确定了如今的“北京时间” 。 说实在话 , 当时我们中国做的比苏联的系统还好 , 自己觉得是真的很满意了 , 其他人也都承认的 。
新京报:听说你现在依然坚持工作日到上海天文台上班 , 是什么支撑你步履不停?
叶叔华:这是我生活的一部分 , 如果不到天文台去 , 我干什么呢?工作是我生命的一部分 。
新京报:现在日常的工作状态是怎样的?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