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设计一头雾水,何不试试拟态?

将暖手宝设计成树叶的造型 , 将暖手宝设计成小鹿的造型;
将灭蚊拍设计成小熊的造型 , 将一个灭蚊拍设计成捕蝇草的造型 。
它们四者在设计逻辑上有什么内在关联与差异呢?

功能|设计一头雾水,何不试试拟态?
文章图片

阿吉设计的拟态小动物耳机
今天在文章的前半段 , 我尽量用自己掌握的知识和架构 , 浅聊一下仿生的话题 。
后半部分则会谈一些更适用于大部分产品设计师去钻研的拟态话题 。

功能|设计一头雾水,何不试试拟态?
文章图片

莱特兄弟成功试飞的飞机
仿生的定义
狭义上我们总认为仿生的“生”字指代“生命” 。
一件物品模仿了自然界中某种生物的造型、功能、结构等就算仿生 。
其中最典型的案例有模拟鸟类飞行的飞机 , 模拟海豚外形与声呐结构的潜艇等 。
广义上 , 我认为仿生的“生”也可以泛指“生态” 。
即模拟非人工创造的所有生命或非生命、物质形态、自然现象等都可以称之为仿生 。

功能|设计一头雾水,何不试试拟态?
文章图片

外形模仿海豚并在头部内置声呐的潜艇
所以我们为什么要仿生?
其一:好的产品讲究高效、精准、低能耗的解决当下的实际问题 。
而纵观人类“短暂”的历史 , 无论你愿不愿意承认 , 仿生可能就是现阶段各类问题的最优解 。

功能|设计一头雾水,何不试试拟态?
文章图片

人体细胞基本构成图
细胞通常由细胞膜、细胞核、线粒体、高尔基体、核糖体、 内质网、溶酶体、中心体等细胞器合作完成日常代谢工作
低头看看我们的身体 , 每个人体内平均拥有40-60万亿个体细胞 。
每个细胞的平均直径为5-200微米之间 。
B站知名知识区UP主“毕导”在一期节目中曾说过这样一句话:生命总是以微小但却极其精准的方式不断循环往复的进行着极为复杂的化学反应 。
而他自己作为一名清华博士 , 想在高标准的实验室内操作完成其中的一项反应 , 其结果的精准率可能也只有6-7成左右 。
更别提过程中浪费的大量能量、完成实验所消耗的时间、环境条件与产生的副产品 。

功能|设计一头雾水,何不试试拟态?
文章图片

阿吉为朵心设计的便携式按摩仪
盖子上方的便签夹对鸟嘴进行了拟态
如果把人体想象成一家公司 , 那每一个细胞就是一个独立的部门 。
部门里有十几名优秀员工 , 各自高效而精准的完成不同的工作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