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5G技术融入电力行业 让“比特”和“瓦特”无缝切换

瓦特(Watt)是功率单位 , 在电力行业中随处可见 , 比特(Bit)是信息量单位 , 是数字时代的象征 。 当最新的5G技术和电力行业“相遇” , 会带来怎样的变化?
11月21日 , 在2020中国5G+工业互联网大会的“5G+电力专题”上 , 来自电力行业的专家、企业以及运营商等认为 , 未来5G技术将全面渗透电力行业各个应用场景 , 形成“比特支撑瓦特、瓦特变为比特”的态势 。
5G筑砌“无缝大坝”
电力行业事关国计民生 , 大流量数据快速传输的需求旺盛 。 5G技术能够满足这一需求 , 进而使得精准控制、精细管理具备了可能性 。
“差动保护是配电线路保护的最佳方案 , 但对时间同步精度、传输时延要求极高 , 光纤通信满足不了 。 ”中国工程院院士杨奇逊说 , 5G技术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 , 同时为配电网设备的互联互通提供了基础条件 。
杨院士表示 , 电网设备借助5G技术互联互通 , 可做到精准控制负荷 , 这是传统通信方式做不到的 。 “精细计算负荷总量后 , 电网能准确判断哪些负荷不重要 , 可以切断 , 以此保障重要用户用电 。 而且这个切断动作小于100毫秒 , 保持了系统稳定 。 ”
5G技术在发电、输变电、配电、用电等全电力产业链都可应用 , 无人机线路巡检、变电站机器人运维会越来越普及 。 5G技术甚至能为电力基础设施建设带来质的提升 。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开发了大坝智能化建设协同平台——iDam , 浇筑、振捣、控温、灌浆、喷雾等核心工艺过程智能调控 , 大坝也能“精雕细琢”了 。 “在乌东德水电站大坝上 , 应用了一批自主创新的智能化成果 , 确保了混凝土浇筑质量优良 。 ”三峡集团总信息师金和平说 。 依靠信息技术带来的精细化管理 , 乌东德水电站大坝无危害性裂缝 , 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无缝大坝 。
“今后 , 传统电网将向能源互联网进化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总信息师孙正运表示 。 随着可再生资源和其他清洁能源比重逐渐增大 , 能源分布式特征明显 , 电网更科学、更高效、更经济发展离不开新一代通信技术 。 “能源网架体系、信息支撑体系、价值创造体系构成未来能源互联网 。 电网形态和运行方式将发生根本变化 。 ”
供电恢复缩短到“分”级
合方信息表明 , 5G技术与电网融合 , 显著提升了用电质量 。
“5G支持故障精确定位和快速隔离达到秒级 , 供电恢复时间缩短到分钟级 , 大幅缩小了停电范围 。 ”南方电网数字电网研究院有限公司通信与物联网事业部总监徐键介绍 。
但另一方面 , 5G+工业互联网将面临着网络安全威胁 。 “这一威胁是不确定因素 , 需尽快让国家级权威测评机构开展5G承载电网控制类业务的网络安全认证工作 。 ”徐键表示 。
对于安全问题 , 奇安信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魏雨露认为 , 眼下工业互联网的“免疫力”偏弱 , 工业部门的很多设备还是多年前的老旧设备 , 系统漏洞多 , 对工业互联网安全的基础理论和研究还需要加强 。
除了安全 , 当前5G的高成本也让不少企业挠头 。 “某个智慧工厂4个基站投入1800万 , 我们工地那么多 , 全做成智慧工地得投入多少钱?”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信息化管理部主任吴张建认为 , 5G技术不光要好用 , 还得让人用得起 。
而且 , 不光是一次性投入高 , 5G号称万物互联 , 这其中产生的资费也不低 。 徐键透露 , 某电网示范区目前通过4G网络承载了8类业务1278个终端 , 未来5G网络要承载50类业务1.2万个终端 , 估算5G资费将比4G资费增长近7倍 。
对此 , 华为5G产品线副总裁杜叶青认为 , 在5G发展初期成本确实较高 , 但随着使用量加大 , 成本会逐渐降低 。 “关键是要先运转起来 , 初期的适当投入是必须的 。 ”
【技术|5G技术融入电力行业 让“比特”和“瓦特”无缝切换】“预计未来3年 , 国网信息化投入年均600亿元 。 ”中国移动上海产业研究院副总经理陈豫蓉指出 。 构建5G网络 , 一些电厂落地了AR智能巡检、高清视频回传、水质实时监测等场景应用 。 “比如水质巡检监测由原来每两小时5人减为1人 , 助力了行业降本增效 。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