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1日 , 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在汉发布了《人工智能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白皮书2020》 。 白皮书指出 , 人工智能与制造业融合前景广阔 , 国内已初显成效 , 但仍面临不少挑战 。 其中 , 资深复合型人才年薪可达百万 , 全国极其匮乏 。
各国抢占融合先机
人工智能具有强大的溢出带动作用 , 推动人工智能的发展和应用 , 已逐渐成为全球主要经济体的共识 。 制造业作为实体经济的主体 , 迫切需要转型升级 。 因此 , 各国大力推动人工智能与制造业融合发展 。
2018年 , 美国提出打造未来的智能制造系统 。 英国旨在站上人工智能和大数据革命的前沿 , 2018年推出人工智能行业新政 。 提出工业4.0的德国 , 将人工智能应用于制造业各个生产环节 。 日本则将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与机器人深度融合 , 发展全智能化生产 。
我国也不甘人后 , 积极推动人工智能在制造业的广泛应用 。 广东、北京、山东、上海等地相继出台政策 , 人工智能与制造业融合应用已具备一定基础 。
三大领域融合较为成熟
白皮书分析 , 目前融合路径主要为三大方向 , 包括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和管理活动 。 从细分领域来看 , 融合较为成熟的是质量检测、设备健康管理、计划排程 。
在质量检测环节 , 美的联合英特尔 , 构建基于AI技术的工业视觉检测云平台 , 物料成本减少30% , 人工成本减少70% 。
在设备健康管理方面 , 德国KONUX结合智能传感器及机器学习算法 , 利用天气数据和维护日志等 , 构建设备运行模型 , 使机器维护成本平均降低30% , 实际故障率降低70% 。
随着柔性生产、大规模个性化定制成为制造业发展趋势 , 智能化生产排程计划日渐成熟 。 阿里利用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 , 打造犀牛智造平台 , 实现了柔性定制 , 资源利用率较行业平均提升了4倍 , 制造时间缩短了75% 。
“三大梯队”格局形成
人工智能企业和制造业企业作为融合主体 , 纷纷布局“人工智能+制造业” , 两端发力探索融合方式 。 一方面 , 制造业企业设立专门的AI研发部门 , 推动人工智能与企业生产运营各环节融合 , 实现降本增效 。 如vivo成立AI全球研究院 , 重点开展知识图谱、自然语言以及机器视觉等领域研究 , 推动手机平台智慧化转变 。
另一方面 , 人工智能企业依托深厚的技术积累 , 面向制造业企业提供算法、算力服务和解决方案 。 如百度建立百度智能云 , 为企业提供AI服务;腾讯建立腾讯AI平台 , 打造工业生态服务 。
从融合特点来看 , 我国制造业形成领军者、追赶者、探索者三大梯队发展的格局 。 其中 , 领军者如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家电制造业、机械制造业、汽车制造业等;追赶者包括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医药制造业、纺织服装制造业等;探索者包括橡胶和塑料制品业、造纸包装及印刷业等 。
人才难觅且成本高昂
白皮书分析 , “人工智能+制造”现阶段主要面临四大挑战——
人工智能究竟有多大价值 , 其应用风险、收益和成本难以准确核算 。 因此 , 部分中小企业应用人工智能的动力不足 , 一些细分行业人工智能应用路径尚不明晰 , 部分企业甚至将人工智能的应用价值简单等同于机器换人 , 认为其成本过高 。
制造业各场景数据量巨大 , 但难以直接用于分析 , 还需要进一步规范 。 同时 , 各设备数据协议标准尚未统一 , 数据互联互通存在困难 , 产业链上下游的数据也难以统筹整合 。
工业深水区的解决方案仍待探索 。 制造业门类多 , 应用场景复杂多变 , 目前人工智能应用仅集中在少数变现能力强的热门场景 , 更多应用场景还有待挖掘 。 同时 , 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存在“算法黑箱” , 较难在流程控制严格、逻辑要求缜密的工业场景中应用 。
【制造业|人工智能人才缺口达30万 年薪百万难寻资深复合型“高手”】光人工智能人才 , 我国缺口就达30万 。 同时掌握人工智能技术和制造业细分行业的生产特点、流程、工艺的复合型人才 , 更是极其匮乏 。 据悉 , 人工智能相关职位平均年薪30万元至60万元 , 从业时间较长者可达百万 。 因此 , 对于融合发展来说 , 不仅人才难觅 , 普通企业更难以负担高昂的人力成本 。
推荐阅读
- 人工智能|聚焦车载人工智能计算芯片研究 推进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
- 制造业|稳健前行开新局 制造业未来五年转型升级迎来“加速度”
- 娱乐性|新华全媒+|探秘冬奥会“黑科技”:当冰壶遇上人工智能
- 数字化|70%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到2025年将实现数字化、网络化
- 市民|大数据、人工智能带来城市新变化 科技赋能深化文明成效
- 贺长林|为科创人才开辟更广阔的天地
- 科研机构|人工智能点燃哈尔滨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 可持续性|人工智能将重塑健康管理,业内专家认为可持续性是最大挑战
- 策源|上海人工智能规上产业规模到2025年达到4000亿元
- 敏捷|上海人工智能“十四五”规划发布:集聚超20个国际顶尖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