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科技综合|水滴曲线入股安心财险搁浅
来源:北京商报
_原题是:水滴曲线入股安心财险搁浅
备受资本青睐的水滴公司 , 在对外投资上却意外搁浅 。 11月26日 , 北京商报采访人员独家获悉 , 该公司申请曲线入股安心财产保险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安心财险”)并不顺利 , 相关方案在工商备案之后 , “卡”在了最终监管审批环节 。
曲线入主安心失利
今年9月 , 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的一条企业信息变更消息在市场掀起轩然大波 。 水滴公司 , 即北京纵情向前健康科技有限公司拟投资安心财险股东北京通宇世纪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通宇科技”) 。 如果投资成功 , 则意味着水滴公司除了将保险中介牌照纳入麾下 , 也正式“染指”互联网保险公司 。 不过 , 有知情人士透露 , 曲线入股“美梦”最终没有通过监管审批 。
天眼查显示 , 通宇科技目前已由水滴公司100%控股 , 疑似实控人为沈鹏 。 同时 , 根据安心财险第三季度偿付能力报告 , 目前该公司共有7个股东 , 无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 。 而通宇世纪目前为安心财险并列第三大股东 , 持股11.284% 。
对于曲线入主安心财险失利一事 , 北京商报采访人员采访水滴公司 , 该公司表示 , “关于水滴对通宇科技的投资 , 交易流程还没有走完 , 因此市场上的一些传闻并无依据 。 我们将会依法合规地推进相关事宜 , 并及时披露进展情况” 。
另有接近水滴公司人士向北京商报采访人员透露 , 监管部门对水滴曲线入股安心财险的交易提出了一些建议 , 而前者后期可能会据此调整入股方式 。
北京商报采访人员就曲线入股安心财险后续动作事宜采访水滴公司 , 截至发稿时 , 该公司并未正面回应 。
事实上 , 在当时市场普遍认为水滴公司入股安心财险一事板上钉钉之时 , 就有人提出 , 通常情况下 , 投资险企的股东“只需报备、无需报批”是市场的误解 , 而在穿透式监管下 , 间接持有险企股权在5%以上也应经过监管审批 。
的确 , 穿透式监管可谓是近两年保险业监管的“利器” 。 今年1月银保监会发布《关于推动银行业和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提出“严格审查股东资质 , 强化对股东和实际控制人的穿透管理” 。
另外 , 2018年监管部门发布的《保险公司股权管理办法》显示 , 要加强对保险公司股东的穿透监管和审查 , 可以对保险公司股东及其实际控制人、关联方、一致行动人进行实质认定 。 同时 , 还规定保险监管部门可依法对股权取得或者变更实施审查 。
对此 , 中国精算师协会创始会员徐昱琛推测 , 从穿透的原则和一视同仁或者避免套利的监管原则出发 , 一旦实施 , 其他想要入股保险公司的企业可能会对这一收购形式进行效仿 , 而监管对这种股权变更持比较审慎的态度 , 并非只针对水滴公司 。
互助争议或成主因
目前 , 水滴公司有三大业务板块 , 包括水滴互助、水滴筹、水滴保险商城 。 有投行分析 , 从商业模式上看 , 网络互助平台的管理费对自身盈利贡献微乎其微 , 关键在于如何促使互助平台带来的大量短期流量转化为互联网保险资源 , 形成健康领域的闭环 。 因此对于水滴公司而言 , 拥有一张互联网保险牌照至关重要 。
深究入股搁浅的背后 , 除了监管对股权穿透管理外 , 知情人士透露 , 水滴公司的网络互助业务或许也对其保险牌照的申请形成了一定掣肘——从近几年的监管导向来看 , 监管部门不希望保险业务与网络互助业务走得太近 。 对于这一言论 , 水滴公司不予置评 。
不过 , 有险企人士指出 , 一直以来 , 监管部门本来就对新兴的网络互助业务有所顾虑 。 今年9月 , 银保监会打非局发布《非法商业保险活动分析及对策建议研究》点名“水滴互助” , 直言其平台会员数量庞大 , 属于非持牌经营 , 涉众风险不容忽视 , 部分前置收费模式平台形成沉淀资金 , 存在跑路风险 , 如果处理不当、管理不到位还可能引发社会风险 。
对此 , 水滴公司曾向北京商报采访人员表示 , 每个互助案件都会仔细审核会员的实际状况 , 并委托专业的第三方调查公司核查保障互助资金的合理有效利用 。
不过 , 徐昱琛也指出 , 网络互助平台一直是监管的敏感话题 。 他介绍 , 曾有一段时间网络互助平台打出保险旗号 , 后来被监管叫停 , 其中可能有防止网络互助与保险业务主体混在一起、避免消费者产生混淆的考虑 。 此外 , 他还认为网络互助虽然运作模式类似保险公司 , 且对保障范围有所拓展 , 但是其出资和财务与保险公司之间有相当差异 , 且参与人数太多 , 不容易有效监管 。
保险业务疾驰下暗流涌动
聚焦水滴公司的保险板块不难发现 , 近年来该公司业务规模可谓是“爆炸式增长”——仅2020年前俩月 , 水滴保险商城新增用户数超过3000万 , 约等于2019年全年增长幅度 。
同时 , 水滴保险商城对外披露的最新数据也显示 , 截至11月8日 , 水滴保险商城上线以来累计完成的年化签单保费突破200亿元 。
为何今年水滴公司的保险业务现高歌猛进之势?此前水滴公司创始人兼CEO沈鹏曾表示 , 移动互联网的下沉和大数据技术是驱动水滴发展的两大关键 。 另外 , 近期水滴保险商城总经理杨光也表示 , 疫情发生后 , 用户在购买保险时更多选择了线上平台 , 因为水滴的核心业务都聚焦在线上 , 已经布局完成了在线购险、智能核保、在线理赔等一站式的线上流程 , 所以疫情期间水滴线上销售和服务几乎未受到影响 。
然而 , 有保险分析人士指出 , 水滴公司疾驰的保险业务背后也暗流涌动:一方面 , 水滴占据流量优势 , 与保险公司的议价能力较强 , 月交保费却收取保险公司年度佣金的合作模式也备受诟病;另一方面 , 网络互助业务向保险板块“引流”的模式类似“池子里捞鱼” , 客户转化率不高 , 且带来的客户群体可能存在价格敏感、成本较高等问题 , 后期还可能面临理赔率高的问题 , 不仅影响现金流 , 还可能反过来影响续期率 。
对市场风起的上述言论 , 北京商报采访人员采访水滴公司 , 该公司不予置评 。
不过 , 北京商报采访人员调查水滴保险商城的“百万医疗险2020”产品发现 , 向用户兜售保险过程中 , 该产品提供按月缴费和全额缴费两种方案 , 以30周岁女性为例 , 月缴方案首月仅需缴3元 , 次月起11个月内每个月缴费40.3元起 。
徐昱琛分析称 , 首月低价的保费宣传 , 可能给用户带来“保险很便宜”的错觉;然而 , 实际上 , 保险购买需要有一定的经济支付能力 , 此类宣传对于保险意识不强、价格敏感的用户不算友好 , 容易导致后续转化困难 。 此外 , 针对按月缴费模式 , 与水滴公司合作的机构人士爆料称 , 即使用户中途退保 , 保险公司依然会按照全款支付水滴佣金 。 对此 , 该人士担忧 , 如若当月保费低于当月退保 , 由水滴公司所带来的保险业务将面临现金流压力 。
那么 , 资本追加的投资及市场盛传的赴美IPO会否给该公司保险业务再来一针强心剂?对此问题 , 北京商报采访人员追加采访水滴公司 , 该公司对此消息仍不予置评 。
【新浪科技综合|水滴曲线入股安心财险搁浅】北京商报采访人员 陈婷婷 周菡怡
推荐阅读
- 产品|泰晶科技与紫光展锐联合实验室揭牌
- 空间|(科技)科普:詹姆斯·韦布空间望远镜——探索宇宙历史的“深空巨镜”
- 相关|科思科技:无人机地面控制站相关设备产品开始逐步发力
- 机身重量|黑科技眼控对焦23年后回归,升级! 江一白解读EOS R3
- 公司|科思科技:正在加速推进智能无线电基带处理芯片的研发
- 项目|常德市二中2021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再获佳绩
- 视点·观察|科技巨头纷纷发力元宇宙:这是否是所有人的未来?
- 技术|聚光科技旗下临床质谱仪获批医疗器械注册证
- 视点·观察|科技股连年上涨势头难以持续:或已透支未来涨幅
- 视点·观察|科技行业都在谈论“元宇宙”,可是它还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