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半导体领域 , Intel和AMD一直是业内关注的对象 , 两家公司的恩怨情仇自不必多言 , 两家产品被拿来针锋相对也是司空见惯 。 在过去的十年当中 , Intel在技术层面相对领先 , 免不了有些自得 , 几代产品的性能提升越来越有限 , 也逐渐被用户冠以“牙膏厂”称号 。 尤其是在制程工艺方面 , Intel停留在14nm时代数年之久 , 被Lisa Su领导下的AMD来了一波突袭 , 被闪电而来、不讲武德的“7nm”制程迅速打懵 , 基于ZEN 2内核的锐龙桌面处理器、锐龙移动处理器产品让许多用户重新回到AMD的怀抱 , 尤其是基于Ryzen 4000U系列处理器的锐龙本 , 更是取得了以往不曾有过的热销局面 。
文章图片
虽然在笔记本产品线 , 数年来基于Intel平台的产品都占据绝对优势 , 但眼看AMD在自家的地盘攻城掠地 , Intel自然是不甘心的 。 日前 , 在一次内部的闭门技术解析会上 , Intel首席性能战略官Ryan Shrout与我们分享了一个结论:与搭载Intel Tiger Lake处理器的笔记本相比 , 搭载AMD锐龙4000系列处理器的笔记本在使用电池供电的情况下 , 性能大幅降低 。 也就是说 , 在不使用AC电源供电的情况下 , Intel平台的性能释放更加彻底 , 基于AMD平台的笔记本电脑为了电池续航牺牲了电池供电模式下的处理器性能 。
文章图片
代号为Tiger Lake的Intel第十一代酷睿处理器于今年9月份推出 , 制程工艺终于来到了10nm , IPC性能的提升幅度也堪称历史之最 , 达到了15% , 相比往代 , 可以说是“挤爆牙膏”了 , 甚至网友的调侃都被Intel拿来自嘲了 , 属实是接地气 。 虽然 , 还是会被7nm的AMD用户鄙视 , 但那不重要 。
文章图片
因为在AMD拿制程压人的时候 , Intel开始做规范了!与第十一代酷睿处理器同时公布的 , 还有Intel Evo平台 , 也就是此前雅典娜计划的升级版 , 通过Intel Evo平台认证的笔记本电脑 , 意味着拥有极佳的使用体验 。
其主要的KEI(关键体验指标)包括:
- 电池供电时始终如一的响应速度;
- 1秒内从休眠状态唤醒系统;
- 在实际场景中 , 配备FHD全高清显示屏的系统可实现9小时及更长的电池续航时间 ;
- 快速充电 , 配备FHD全高清显示屏的系统充电30分钟即可获得长达4小时的续航。

文章图片
英特尔表示 , 对于笔记本电脑用户来说 , 70%以上的应用场景是位于不同的地点、不同的空间 , 主要应用集中在办公、上网、影音娱乐以及内容创作 , 此次Intel进行的测试正是基于用户调查所进行的 , 侧重于真实场景的体验 。

文章图片
英特尔在演示中表示 , 以搭载酷睿i7-1185G7和Ryzen 7 4800U的笔记本来进行对比的话 , 英特尔平台在使用AC供电和电池供电的情况下 , 性能差异大约在5%左右 , 而AMD平台的性能差异高达38% 。

文章图片
为了进一步说明这个问题 , Intel使用了5款配置相对应的 , 基于第11代英特尔酷睿处理器和AMD Ryzen 4000U系列处理器的产品 , 来进行了详细的对照测试 。

文章图片
首先在常用的电池续航软件Mobile Mark 18的测试中 , 基于Intel平台的笔记本其电池平均得分超过了1200 , 大幅超过了锐龙平台的800+分 , 但是电池续航时间却不如后者 , 也就是说Intel平台在电池得分更高的情况下 , 实际电池续航时间更短 。 这是为何呢?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原来是在使用电池供电的时候 , 基于AMD锐龙4000系列处理器的笔记本性能释放明显下滑 , 在PCMark 10、WebXPRT和SYSmark 25三款性能基准工具的测试中 , PCMark 10性能最高下降38%、WebXPRT性能最高下降48%、SYSmark 25性能最高下降30% 。 而基于Intel平台的笔记本 , 在使用电池供电的情况下 , 性能相比AC供电时 , 性能下降仅在10%以内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在偏向办公场景的应用 , 像PPT转存为PDF、Excel转存为Word、Word转存PDF、Outlook邮件合并等负载中 , 也是一样的结果 , 基于AMD锐龙4000系列处理器的笔记本在电池供电的情况下 , 性能最高下滑29% , 而Intel平台的笔记本性能下降幅度依然很小 。

文章图片
【电池|AMD不讲武德 Intel:笔记本你不插电试试?】但有趣的是 , 在我们都非常熟悉的、主要衡量CPU性能的Cinebench软件的测试中 , 无论是在AC供电 , 还是电池供电的情况下 , 基于英特尔和AMD处理器的笔记本 , 性能下降都非常小 , 跑分都非常接近 。 对此 , Intel称AMD锐龙4000系列平台对于纯跑分测试进行了特性模型优化 , 因此与前述偏向实际应用的场景具有明显差异 。

文章图片
Intel还开发了一款程序 , 用于记录在电池供电模式下 , 笔记本处理器的功耗与电压的变化 , 结果显示锐龙7 4900HS、锐龙7 4700U在使用电池供电时 , 性能响应变慢、延迟增加 , 锐龙7 4900HS甚至多出10秒 , 且突发性能调用被屏蔽 。 换句话说 , AMD处理器通过降低单个核心的电压 , 来限制频率和功耗 , 也就是牺牲性能来换取了笔记本电池续航时间的提升 。
对比下来 , 就很清晰了:基于英特尔第十一代酷睿处理器的笔记本产品 , 无论是否连接AC供电电源 , 都可以提供出色性能!(但Intel并未公布Tiger Lake处理器在该项测试的相关数据…)
总结就是:无论是否连接AC电源 , 基于英特尔平台的笔记本电脑都可以提供出色的性能和系统响应能力 , 在性能与电池续航之间找到了更好的平衡 。

文章图片
在我们的印象里 , 笔记本电脑在使用内置电池供电的情况下 , 性能释放确实比使用AC电源供电时要来的温和一点 , 因为要在性能和功耗之间取得平衡 , 获得更长的使用时间 , 这点完全可以理解 。 因此用户仿佛也默认了这个事实 , 在旅行、出差等场景中 , 也习惯了整机相对低效的运行模式 。
但是 , 不要忘了 , 我们购买的笔记本电脑可是具有高速运行的能力 , 你购机所参考的笔记本性能上限数据也都是在AC供电的情况下测试得到 , 但在日常使用中有相当一部分时间都以更低的水准来运行 , 想想也是让人遗憾的事情 。
现在 , Intel说:我们要给你最好的性能 , 无论有没有AC供电 , 性能都不能缩水 , 并且电池续航还不能差 , 对于用户来说 , 这当然是极好的 。 不过 , 由于目前上市的基于Intel第十一代酷睿的EVO平台笔记本数量还不是很多 , 我们还需要更多机型在实际体验中的具体表现来佐证这个结论 。
M1版MacBook:听说有人要跟我比续航?
(以上文中涉及性能对比图片来源于Intel官方实验室)
推荐阅读
- AMD|AMD 350亿美元收购赛灵思交易完成时间推迟 预计明年一季度完成
- Tesla|特斯拉新款Model S电池体积小能量密度高 外媒揭秘三大关键技术
- Samsung|三星Exynos 2200定档1月11日发 AMD GPU加持
- 手表|采用美信光学传感器,豪鹏科技电池,GARMIN佳明VENU2手表拆解报告
- IT|Canoo总部的一辆车曾在电池测试后发生火灾并被烧毁
- 画质|AMD RSR 分辨率缩放技术曝光:基于 FSR,无需游戏适配即可使用
- 硬件|特斯拉电池业务竞争加剧 瑞典 Northvolt首块锂离子电池下线
- 供应|AMD 苏姿丰:2023 年将是 PS5、Xbox Series X/S 的“高峰年”
- AMD|AMD将推出Radeon超级分辨率"RSR"技术 可在大多数全屏游戏中启用
- Tesla|搭载AMD汽车芯片的特斯拉Model 3和Model Y开始在北美交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