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租公寓的歧路、套路和绝路


|长租公寓的歧路、套路和绝路
文章图片
图1/9

欢迎关注“创事记”的微信订阅号:sinachuangshiji
文/姚书恒/杨妙妙
来源:远川商业评论(ID:ycsypl)
2018年8月17日 , 时任我爱我家副总裁的胡景晖 , 在接受媒体采访的时候 , 突然把话锋转向了长租公寓:以自如、蛋壳公寓为代表的长租公寓 , 为扩大规模 , 以高于正常价格的20%到40%争抢房源 , 破坏了房屋租赁市场 。
当时我爱我家刚借壳上市成了A股“地产中介第一股”不久 , 又拿到了58同城10个亿的投资 , 推出了自己的长租公寓品牌“相寓” , 正在昂首阔步开拓市场 。 忌惮于树大招风 , 我爱我家董事长谢勇连夜给胡景晖打电话 , 让他管住自己的嘴 , 还发布了紧急公告:胡景晖说什么那是他自己的事 , 跟公司无关 。
第二天一大早 , 胡景晖在朋友圈宣布 , 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 , 自己从我爱我家辞职 。 但故事并没有到此结束 。 胡景晖又开了发布会 , 这次他直接说:
中国前十大长租公寓将有一半会陆续爆仓 , 一定比P2P爆雷更厉害 。
那正是长租公寓爆发式发展的时期 。 整个2018年 , 碧桂园、世茂、阳光城、泰禾、恒大、自如、蛋壳、平安等公司都发行了专门的ABS , 把房客月付或季付的租金打包做成有利息的金融产品卖给投资者 , 自己提前拿到1年甚至数年的租金收入 , 然后把这钱拿去收房、扩张 。
盛世危言 , 当然没人听 。 但转眼间 , 长租公寓就挨个爆雷 。
根据贝壳的不完全统计 , 2017年至今 , 陷入资金链断裂、经营纠纷及跑路的长租公寓多达107家 , 其中40%就发生在今年 。
即使是年初在纳斯达克上市的行业龙头之一的蛋壳 , 也没躲得过爆雷潮 , 拖欠供应商账款、房东租金和租客被断水断电的消息不绝于耳 。 虽然一度在官方微博上澄清称“我们没有破产 , 也不会跑路” , 但多个地区的办公室已经人去楼空 。

|长租公寓的歧路、套路和绝路
文章图片
图2/9

蛋壳隐身 , 留下想收房止损的房东和无家可归的打工青年 。 11月23日 , 蛋壳女租客提刀与房东对峙的视频在微博上被疯转 , 视频中一名年轻的女生与房东发生争执 , 过程中甚至不惜拿刀威吓房东、阻止收房 。
本该为城市里的打工青年提供住所的长租公寓 , 怎么就成了让租客拿刀跟房东对峙的地雷阵?

|长租公寓的歧路、套路和绝路
文章图片
图3/9

2010年夏天 , 左晖感觉链家出了“结构性问题” 。
那一年 , 链家的门店数量突破了500家 , 员工上万 , 拿到了鼎晖嘉业、复星创投的投资 , 准备从北京向全国扩张 。 唯一的插曲是找高瓴资本拉投资的时候 , 张磊反问了一句:中介生意依赖经纪人 , 怎么规模化?
不久后 , 左晖在北京昆泰酒店搞了一场座谈会 , 打算听听产官学三方的建议 , 顺便给链家造造势 。 座谈会开得很和谐 , 主基调是回顾过去成绩、展望美好未来 , 直到一位财经采访人员语出惊人 , “地产经纪行业有价值的公司 , 应该是帮消费者扫雷 , 但现在大多数经纪公司 , 都是给消费者埋雷的 。 ”
会议结束 , 在从酒店到公司的路上 , 左晖一言不发 。
紧接着 , 让左晖烦恼的事情接踵而至 。 为了遏制房价过快上涨 , 宏观调控一轮接一轮 , 从提高首付比例到强化廉租房管理、增加增值税 , 调控逐步进入深水区 , 地产交易隐约熄火 , 同行瑟瑟按兵不动 。 在舆论质疑、调控趋紧的关口 , 左晖大手一挥 , 花了5000万请IBM做战略咨询 。
带着IBM团队给链家做顾问的是彭永东 , 坚定认为中介业务可以互联网化 。 结果 , 在几次交流后 , 左晖干脆把彭永东和他的IBM团队挖了过来 。
没多久 , 左晖又开了一次会 。 在京郊的酒店里 , 高管们被分成两队 , 一队要用互联网思维干掉链家 , 一队则要作为传统中介抵挡互联网的攻击 。
在这场后续被称为链家“庐山会议”的大会上 , 两队人马有攻有守 , 给出了很多改革方案 , 当中就包括了“自如” 。
当时链家手上帮业主管理着几万套房子 , 这种托管业务又累又复杂 , 一点都不符合互联网审美 。 在“庐山会议”后 , 左晖决定把这些房子交给加入不久的熊林负责重新开发 。
2011年10月 , 链家正式成立了自如事业部 , 拿到房源后 , 要重新装修再租出去 。
跟原来的二房东模式稍微不同 , 重新装修、做配套服务 , 在起步阶段是一件挺麻烦的事 。 自如在北京开展业务的第一年 , 市场上连一个20人以上的保洁公司都很难找 , 但后来随着规模变大 , 甚至反过来催生了智能门锁行业 , 现在每个月智能门锁行业的采购量至少在10万把以上 。
但即使是再好的赛道 , 路上的车多了 , 开车就难了 。
2015年以来 , 推动长租公寓发展的政策接连出台 , 行业一下子变得热闹起来 , 碧桂园、万科、恒大、招商蛇口、龙湖等地产公司把部分库存房转为长租公寓;中介公司链家/自如、世联行、我爱我家等则有自如寓、红璞公寓、相寓等 。 连如家、华住等酒店集团也做了长租公寓 。
房源大战一旦打响 , 收房价格就坐上了火箭 。
2018年 , 水木社区出现了一个帖子 。 一个北京天通苑的房东要把手上的三居室租出去 , 原本心理价位是7500元/月 , 但自如、蛋壳轮番加价争夺房源 , 最终蛋壳以10800元/月拿下 。 连房东自己都震惊了 。

|长租公寓的歧路、套路和绝路
文章图片
图4/9

但神奇的地方在于 , 高价收房之后 , 并不意味着会以更高的价格租出去 。
例如在今年疫情期间 , 长租公寓“巢客”给杭州的所有房东发信 , 要求豁免支付2个月房租 。
【|长租公寓的歧路、套路和绝路】一位不同意免租的房东亲自找到了租客 , 惊讶地发现 , 巢客一边要求房东不收租 , 但另一方面并没有对租客免租 。 更让他震惊的是 , 巢客用3200元/月的租金收房 , 转手给租客的租金是:3000元/月 。
蜂拥抢房 , 高价收房 , 却低价外租 , 长租公寓可不是为了做慈善 。

|长租公寓的歧路、套路和绝路
文章图片
图5/9

把“包租婆”、“二房东”的生意 , 做成大规模的长租公寓 , 有两个天然的痛点 。
首先是 , 资金周转不易 。
以自如为例 , 根据它跟中信证券共同发布的资产支持计划说明书 , 北京自如跟个人业主一般签订3年合同 , 有的还可达到4-5年 , 付款方式以季付、半年付为主 。 在这个情况下 , 如果大部分租客选择季付或月付 , 自如本身就会面临很大的资金压力 , 需要大规模融资才能扩张 。
其次是 , 房子可能空置 。
平台从房东手上签了长约、拿到房、给了钱之后 , 房子不一定能租出去 , 如果长期空置 , 那平台就是等于白亏 。
那么多长租公寓从北京上海深圳杭州起步 , 跟“空置率”有很大关系 , 只有这些年轻人口源源不断流入、收入水平比较高的一线大城市 , 才能避免过高的空置率 。
这也注定了 , 长租公寓的规模很难进一步扩张了 , 毕竟能受得了高租金的年轻打工人并不多 。
但这种痛点似乎并没有阻止各地长租公寓的遍地开花 。 能支撑各平台暂时脱离地心引力的 , 是三大套路——
(1)“高周转” 。
从房东手上收房后 , 每过一天都是成本 , 都是烧钱啊 。 为了赶快填满空置的房子 , 从装修到租户入住的时间间隔越短越好 , 所以在很多新房源里 , 不仅智能门锁、小清新家具是标配 , 连甲醛超标也是标配 。
谁说盖房子才能高周转?租房子才是高周转的祖师爷 。
(2)“N+1” 。
高价抢房、重新装修、房屋空置 , 这些都是成本 。 这些成本不仅可以转移到租客身上 , 还可以转移到隔断墙上 。
在链家“庐山会议”后 , 自如事业部从2011年就搞起了“优化房” , 对于面积比较大的房子里 , 在客厅多搞一堵墙变成单间再租出去 。
这种单价低、总价高的天才模式就此一炮而红 。
(3)租金贷、ABS 。
金融产品为长租公寓的资金周转问题扫清了最后的障碍 。
住户每个月或每个季度交的房租 , 一般都会被认为是稳定的现金流 , 这种可预期的收入为长租公寓平台的金融操作留下了空间 。 平台往往把预期租金收入 , 加上利息 , 做成ABS卖给投资方 , 这样一来 , 马上就能拿到未来1年甚至几年的租金 , 以后只需要把租金和利息分期给回投资人就行 。

|长租公寓的歧路、套路和绝路
文章图片
图6/9

但毕竟利息也是自己掏钱 , 还是让别人掏更好 。 所以 , 平台一方面在向投资机构贷款的时候 , 另一方面也让租户向自己贷款 。
平台往往把用户分成两类 , 对年付用户与季付用户 , 平台会给到一份《住房租赁合同》 。 但对月付用户则会给到一份《住房租赁合同》、一份《贷款合同》两份合同 。
以《中信证券·自如1号》为例 , 它给投资人的利率是5.39% , 但向月付用户收的年利率是6.27% , 而且 由于每个月的本金是递减的 , 租客要承受的真实年化利率其实是12.36% 。

|长租公寓的歧路、套路和绝路
文章图片
图7/9

平台这样做其实也有一定的合理性 。 月付用户的消费能力可能不高 , 导致后期房屋空置的可能性也比较高 , 平台相当于为这个风险定价 。 简单说 , 如果只有月付能力 , 租客就不是租客 , 而只能成为“贷款人” 。
在这三大套路的加持之下 , 原本租房收益低得可怜的生意 , 瞬间成了巨头纷纷涌入的风口 。 但也正是这火热 , 加速了爆雷的进程 。

|长租公寓的歧路、套路和绝路
文章图片
图8/9

时间回拨到2018年8月19日 , 算盘打得精的潘石屹 , 就曾在一次会议上说:长租公寓的生意肯定是亏的 , 因为长租公寓产生的银行贷款基准利率是4.9% , 而出租回报率最高不到1% 。
不管有多少花样 , 本质都是二房东 , 主要收入本该来自于”一进一出”的租金剪刀差 , 所以即使房价上涨、富人资产增值 , 打工人的收入注定跟不上富人资产增值速度 , 能承受的租金很难跟随上升 。
但与此同时 , 随着做长租公寓的人越来越多 , 都要抢房源 , 房源的价格却是不断上涨的 。 因此 , 才能在那么多长租公寓爆雷的新闻中 , 看到3000块收房、2500块外租的“慈善事迹” 。
本质上 , “二房东”就是一门小日子滋润 , 一做大就完蛋的生意 , 规模、利润、现金流 , 是一个不可能三角 。
包租婆管着十几套房子每月收租美滋滋 , 但一旦机构介入争夺房源 , 房源价格会越来越贵 , 再加上需要配置的后期服务人员 , 不仅没有压低成本的规模效应 , 反而出现了规模越大、成本越高的“规模负效应” , 因此只能把二房东生意变成“高收低出”、“长收短付”的金融生意 。

|长租公寓的歧路、套路和绝路
文章图片
图9/9

年轻人无疑是一个国家里最宝贵的财产 , 在大城市996打工 , 在长租公寓租房 , 无非是相信可以用自己的双手创造更美好的明天 。
在那句广为传颂的“面朝大海 , 春暖花开”里 , 它的前半句其实是“我有一所房子” 。
但在无孔不入的消费贷中 , 这个梦想只会越来越遥远 。 试想一下 , 租房、买衣服、买车 , 都可能需要用到分期 , 每一次消费都有利息 。
这意味着 , 借钱的人将很难实现财富积累 , 而放贷的人将长期躺赢 。 这就是压垮打工人的最后一根稻草 。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 , 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