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科技|专访星河动力夏东坤:中国的商业航天还需要三到五年


新浪科技|专访星河动力夏东坤:中国的商业航天还需要三到五年
文章图片
图1/1
星河动力成功发射的“谷神星”火箭
新浪科技 花子健
11月7日 , 星河动力自主研发的“谷神星一号(遥一)简阳号”商业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 。 顺利将国电高科天启11星精确送入预定轨道 , 这是星河动力公司实施的首次发射任务 , 也是中国民营商业火箭首次进入500km太阳同步轨道 。
星河动力的成功发射 , 是中国民营商业火箭迄今为止的四次发射中的第二次发射成功 。 在星河动力之前实现首次成功发射的是星际荣耀 。 而与尚不算高的发射成功率相比 , 民营商业火箭正得到越来越多资本的追捧 , 在“谷神星一号(遥一)简阳号”商业运载火箭发射前 , 星河动力也宣布完成2亿元A轮融资 。
在接受新浪科技的专访时 , 星河动力联合创始人夏东坤表示 , 中国需要自己的SpaceX , 是因为可以吸引更多企业进入参与竞争 。 但对于中国的商业航天企业来说 , 更要关注的是如何建设自己的商业闭环实现正向发展 。 他看好未来三到五年 , 中国的商业航天企业能有一个比较好的发展
两个角度看“中国需要自己的SpaceX”
“正常的物流是地面间两点的运输 , 而火箭则是把卫星从地面运送到太空中 , 所以火箭本质上也是物流行业 。 ”夏东坤说 , 星河动力在发展的规划是三步走 , 第一步是做“专车” , 也就是30吨起飞重量的小火箭 , 因为目前还没有大量发射成功的参数积累 。
夏东坤介绍 , 星河动力的第二步是造中型的可重复使用的液体火箭 , 规划的起飞重量是200吨 , 类似于“大巴车” , 因为要凑齐足够数量的卫星 , 也可以运送质量足够大的卫星 , 所以发射间隔比小型火箭要长 , “这可以降低发射价格 。 ”夏东坤告诉新浪科技 , 第三阶段就要类似于“高铁”的火箭 , 发射重量在500吨以上 , 价格更低 。 “更重要的是 , 能固定时间发射 , 卫星来了随时组装就能发射 。 ”
民营商业航天和国家主导的航天体系不同的是 , 前者需要更致力于实现低成本同时保证高可靠性 , 这就要求民营商业航天创业公司创新自己的工作链条 。 比如 , 需要基于客户的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创新;比如在工艺和测发控方面 , 要可以更快的实现远程测发控 , 包括垂直自瞄准等 。
“我们不是单纯去追求某一项指标的先进而进行创新 , 与那种追求某一项指标达到国际前沿水平的创新也不同 。 ”夏东坤说 , 作为民营商业航天创业企业 , 当前最应该关注的是市场和客户的需求 。
“为何成本一定要降下来 , 因为等路通了 , 很多应用才会出现 。 ”夏东坤告诉新浪科技 , 我国的航天技术水平在国际上处于一流 , 但成本还是非常高 。 “我们成立星河动力 , 是因为认为有能力降低航天发射的成本 , 而一旦发射成本降低 , 就会带动这个行业很多我们以前可能无法想象的应用出现 。 ”夏东坤举例说道 , 互联网行业在早期的通信带宽的价格非常高 , 随着通信带宽价格的不断下降 , 微信、抖音和电商这些以前想象不到的应用全都出现了 。
夏东坤认为 , 这个道理在在航天这个领域也是一样 , “我们也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够把航天运输的价格降低 , 之后可能会出现很多具有经济效益的事情 , 从而带动整个行业的发展 。 ”而降低发射成本 , 也是当前诸如SpaceX等航天企业正在做的事情 。
夏东坤认为 , “中国应该有自己的SpaceX” , 因为在这样的口号号召下 , 有助于鼓励更多企业进入商业航天领域 , 共同探索低成本的航天运输 , 行业才会繁荣发展;但从另外一方面说 , SpaceX在美国和其他商业航天企业在中国 , 生存的土壤和环境是不相同的 , “从这个角度来说 , 没有必要追求中国的SpaceX 。 ”夏东坤说 。
在当前阶段 , 中国的商业航天创业企业更应该关注的是在国内航天领域里需要解决哪些问题 。 夏东坤认为 , 首先重点解决的问题是商业航天的闭环问题 , 如何去实现商业化运营 , 第二 , 是商业航天的技术攻关问题 , 如何去针对发展的要求开展相关的技术研究和技术攻关 。 第三 , 则是商业航天的氛围打造上 , 需要强化整个社会对商业航天的认识 , 然后吸引更多的企业、更多的人才进入到这个领域里 。
中国的民营商业航天还需要3-5年
随着SpaceX数次获得发射成功并在全世界范围内引发关注 , 中国的航天爱好者也有一个疑问 , 中国的民营航天创业企业何时能像SpaceX那样获得成功 。
“(要做到像SpaceX)可能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 , 因为它已经发展了18年左右 , 即使我们以同样的进度 , 想追上它至少需要18年的时间 。 ”夏东坤认为 , 中国民营商业航天如果保持稳扎稳打 , 一步一个脚印的速度 , 在三五年之内一定会有一个比较好的表现 。
商业航天的特点是“三高一长” , 指的是高投入 , 高风险 , 高回报以及长周期 。 夏东坤认为 , 这个行业的投入很大 , 所以一旦选定了技术路线 , 就很难去做技术路线的转换 。 但是如果有技术突破 , 那么这个技术会拥有大概三、五十年的回报周期 。
“从这个角度来讲 , 这个行业总体上还是比较依赖于资本的 。 ”夏东坤表示 , 虽然对资本有依赖 , 但商业航天企业需要尽快形成自我造血或者自我闭环的能力 。 就需要尽可能降低研制风险、对资金依赖的风险等等 , 从商业上实现一定的资金回流和闭环 , 这样能够有助于企业的发展 。 “发射成功之后的三五年时间 , 民营航天企业会有一个比较好的业务上的表现 。 ”
当下 , 资本正在涌入民营商业航天领域 。 2020年8月 , 星际荣耀宣布完成11.925亿元人民币B轮融资 。 9月蓝箭航天宣布完成12亿元的C+轮融资;9月 , 星河动力也完成了2亿元A轮融资 。 11月 , 银河航天完成最新一轮融资 。
“谷神星”火箭发射成功后 , 夏东坤透露 , 本次发射准备周期在三四十天左右 。 “之后 , 我们会逐步加快发射的流程和周期 , 并在未来通过这样的发射进一步产生规模效应 , 或者走向产品化的发展 。 ”夏东坤告诉新浪科技 , “谷神星”火箭是一个原型火箭 , 降低火箭成本的空间还是有限的 。
未来 , 随着火箭逐步成熟 , 星河动力会把这些产品直接做上百套 , 通过规模效应进一步降低它的成本 。 同时开展火箭生产方面的流程优化 , 未来进一步提高量产的规模 , 然后以一种更优的流程把火箭的研制生产、飞行包括对接飞行等通过一个更优化的方式去实现 。
【新浪科技|专访星河动力夏东坤:中国的商业航天还需要三到五年】夏东坤还向新浪科技透露 , 星河动力已经开展液体发动机的研制 , 这个发动机是一个可以重复使用、可以变推力的发动机 。 可以把火箭的一级火箭 , 也是成本最大的一部分回收重复使用 , 进一步大幅度降低发射成本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