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疫情下跨境电商“逆势增长” 连连支付们如何做好跨境收款?

_原题是:疫情下跨境电商“逆势增长”连连支付们如何做好跨境收款?
近日 , 亿邦智库发布《2020跨境电商发展报告》称 , 跨境电商连年快速增长 , 疫情之下跨境电商逆势增长 。
其调研数据显示 , 作为跨境电商企业日常运营需求最为频繁的环节之一 , 过半中国卖家选择第三方收款工具作为最主要的收款方式 , 其中 , 连连支付的品牌熟知度及使用覆盖率均居市场首位 。
其实 , 跨境收款市场玩家众多 , 竞争激烈 。 除了商业银行 , 以连连支付为代表的持牌支付机构 , 以及以PingPong为代表的新兴机构 , 共同分割这块市场蛋糕 。
2019年下半年以来 , 蚂蚁、PayPal等巨头加入其中 。 2019年9月 , 蚂蚁金服全资收购万里汇WorldFirst , 其旨在携手境内持牌机构 , 为广大跨境电商卖家和中小企业提供跨境收款服务;2019年12月 , PayPal宣布 , 在9月30日中国人民银行批准后 , PayPal已完成对国付宝信息科技有限公司(Gopay)70%的股权收购 , 实现正式入华 。
“目前呈现两强格局 , 即连连支付和PingPong , 这两家做得比较好 。 不过 , 由于持牌 , 连连的业务模式相对合规 , PingPong则与国内银行或第三方支付公司合作 , 完成这个业务 。 ”业内人士赵义(化名)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人员 。
连连支付官网显示 , 其拥有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认可的第三方支付及跨境支付服务资质 。 2019年4月29日 , 国家外汇管理局印发《支付机构外汇业务管理办法》 , 要求《办法》实施前参与跨境外汇支付业务试点的支付机构 , 应于3个月内进行名录登记 。 后来 , 支付宝、连连支付等30家支付机构参与了跨境外汇支付业务试点 , 完成登记 。
【21世纪经济报道|疫情下跨境电商“逆势增长” 连连支付们如何做好跨境收款?】详解连连模式
连连支付官网显示 , 在跨境收款方面 , 支持20多家全球电商平台 , 累计服务70万个跨境电商卖家 , 多平台多币种即时入账 , 7×24小时快速提现 , 即刻到账 。
赵义介绍:“连连服务费率封顶千分之七 , 相比银行和海外收款机构费率相对较低 , 同时有技术和成本优势 。 至于业务流程 , 其实没有那么复杂 。 举个例子 , 中国有家跨境电商卖家在亚马逊卖货 , 需要跨境收款服务 。 连连接入了亚马逊等主流海外电商平台 , 卖家卖出商品 , 收回的可能是美元、欧元、日元等 。 假如是美元 , 以亚马逊美国为例 , 卖家在亚马逊货款账期到期后 , 可通过连连支付一键收回在亚马逊上经营所得的美元 , 通过香港进行中转结算 , 最终回到内地卖家账户 。 ”
连连在香港有家公司 , 叫连连国际 , 获得了“金钱服务经营者牌照” , 可在香港经营资金转移、结算和汇兑业务 。
值得一提的是 , 2019年7月 , 以PingPong为代表的多家在境内“无证驾驶”的跨境支付机构遭遇风波 。
2019年7月12日 , PingPong称 , PingPong率先响应中国人民银行总行有关规范跨境支付市场的最新监管框架 , 报经中国人民银行同意 , PingPong近期已经开启了业务模式的升级计划和针对性改进 。 不过 , 后续并无更多信息 。
2020年11月 , 央行金融稳定局局长孙天琦撰文指出 , 对部分金融科技的监管存在空白;比如 , 不少机构“无照驾驶”开展金融业务 , 属于非法金融活动 , 包括未经国内准入要求 , 开展跨境金融服务 。
布局供应链金融
今年年初 , 网易卖掉网络小贷 , 连连数字接盘 , 颇受关注 。
“坦白讲 , 跨境收款这个业务 , 对于公司来说 , 利润比较薄 , 并不是特别赚钱 。 因此 , 支付机构更多靠这个业务 , 去建立生态 , 然后围绕卖家去做供应链金融和增值服务 , 贷款业务赚钱多点 。 对于卖家来说 , 从发货到收款 , 大概半个月到一个月时间 , 存在比较强烈的资金需求 。 ”赵义表示 , “连连收购网络小贷 , 主要是这个目的 , 当然也可以做消费贷 。 ”
不过 , 世事难料 。 大半年后 , 即11月2日 , 银保监会官网显示 , 中国银保监会会同中国人民银行等部门起草了《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 , 正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
征求意见稿要求 , 经营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的小额贷款公司的注册资本不低于人民币10亿元 , 且为一次性实缴货币资本 。 跨省级行政区域经营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的小额贷款公司的注册资本不低于人民币50亿元 , 且为一次性实缴货币资本 。
“一般来说 , 网络小贷公司注册资本3亿元 , 现在升至10亿元 , 又局限省内 , 没有规模效应 , 赚不到钱;跨省的话 , 注册资本得50亿元 , 比民营银行还高 , 个人持保留意见 。 估计只有少数几家互联网巨头才有机会 。 ”一家网络小贷公司负责人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人员 , 大多数小贷公司难以凑够如此庞大的注册资本金 , 只能撤资关门 。
“对于连连来说 , 肯定不是一个好消息 。 注册资本50亿元以上 , 除了阿里 , 其他网络小贷公司前途未卜 , 难言乐观 。 ”赵义坦言 。
(作者:谢水旺 编辑:曾芳)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