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大连12月1日电题:给海底隧道工程做三维“B超”的人
新华社采访人员郭翔
“海底隧道工程的测量必须精益求精 。 ”大连湾海底隧道建设工程E10管节水下整平测量现场 , 中交一航局第三工程有限公司测量首席技能专家陈兆海和团队成员正利用其创新改进的三维多波束测深系统进行测量 。
“前期测量是工程建设的‘眼睛’ 。 ”陈兆海从事测量工作25年 , 但给海底隧道建设工程进行测量却是首次 , “大连湾海底隧道建设工程的海域地质情况十分复杂 , 多礁石、多溶洞 , 为了高质量施工 , 要求高精度测量数据 。 ”
“一条小鱼吐出的泡泡都会影响测深结果 。 ”陈兆海说 , 由于测量团队最初使用的还是二维单波束测深设备 , 精度和速度跟不上工程建设的需求 , “我们引进了一套可以三维扫测的多波束设备 。 ”
新设备在手的测量团队在实际操作中遇到了新问题 。 “新设备需要严格依照水平和稳定的几何关系开展测量 , 但在海底隧道工程测量中 , 风浪颠簸是常态 , 极大影响了数据的精准 。 ”陈兆海说 , 首次水下扫测数据与现有基床整平验收数据比对相差达10厘米 , 虽然在允许误差范围内 , “但对比港珠澳大桥工程的高精度还有差距 。 ”
【设备|给海底隧道工程做三维“B超”的人】“设备是死的 , 人是活的 。 ”从不服输的陈兆海和团队成员经过研究 , 探索给新设备的五个分部仪器定做连接架 , “仪器不能自控水平 , 但我们可以给它们安上坚实的臂膀 。 ”
经过四个月的改进 , 陈兆海和团队成员研发出一款可拼接且适用任何船型的拆卸式连接架 。 陈兆海说:“新设备长出了可以抓住船舷和站稳海底的‘手’和‘腿’ 。 ”
误差范围从10厘米到7厘米 , 再到5厘米 , 测量精度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 “不仅精度提高 , 效率也大幅提升 。 ”陈兆海说 , “过去二维单波束测深设备6小时才能完成的工作量 , 改进后的三维多波束测深系统30分钟就能完成 。 ”
“从二维到三维 , 给海底隧道工程做三维‘B超’ , 就是为了更高水平的施工 。 ”陈兆海25年来不断学习新的测量技术 , 在船坞、码头等工程建设中排解了各种难题 , 攻克了一道道难关 。
推荐阅读
- 人物|马斯克承认输给了巴菲特:曾尝试挑战喜诗糖果,但最终放弃
- 相关|科思科技:无人机地面控制站相关设备产品开始逐步发力
- 解决方案|【干货】反渗透设备结垢原因及解决方案
- 手机|黑莓宣布 1 月 4 日起将终止 BlackBerry OS 设备服务支持
- 最新消息|IT系统出错 英国银行给7.5万人多发11亿工资
- Apple|苹果希望手机/平板设备能正面为其他设备无线充电
- 市场|因时乘势 奋进启航|写给2022年的一封信
- 设备|雷军亲自演示 MIUI 13“小米妙享中心”:一拖流转媒体内容
- Baidu|百度抢跑元宇宙 却默认“输给”字节?
- VIA|x86研发团队卖给Intel后 VIA出售厂房和设备:北美分部就此终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