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桥铺路|为农村老人运用智能技术搭桥铺路

【搭桥铺路|为农村老人运用智能技术搭桥铺路】“银发社会”悄然而至 , 完善政府主导、多方参与的社会支持体系 , 帮助农村老人克服运用智能技术困难 , 让他们的生活更加便捷、更加舒心
在农村地区 , 不少老人不会上网、不会使用智能手机 , 出行没有健康码 , 看病不会预约挂号 , 怎么办?近日 ,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实施方案》 , 旨在帮助广大老年人顺利搭上智能技术的快车 , 共享信息化成果 。 很多地方陆续推出针对性措施:车站增设“无健康码”绿色通道 , 医疗机构提供一定比例的现场号源等等 。
为这些暖心之举点赞 。 统计数据显示 , 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仅23%会上网 , 在农村这个比例更低 , 农村老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突出 。 现实生活中 , 许多农村老人只有“老年手机” , 有智能手机的很多也不会上网、不会手机支付 , 给生活带来了不便 。
信息时代 , 帮助农村老人学会使用智能手机 , 让他们会网购 , 会上网聊天、看新闻 , 可以使他们的晚年生活更便捷、更丰富多彩 , 充分享受数字化带来的发展成果 。 如何帮助农村老人克服运用智能技术面临的困难?一句话概括:要为他们搭桥铺路 , 构建、完善政府主导、多方参与的社会支持体系 。
首先要普及农村老人的数字化知识 。 笔者了解 , 浙江衢州、山西武乡、甘肃陇南等地开设智能手机和电脑培训班 , 不少农村老人参加培训后 , 发微信、拍短视频、上网购物样样在行 , 有的还做起了电商销售当地特产 。 除了正式培训 , 亲友、大学生村官、基层干部等都可以随时随地指导帮助老人 。 有条件的地方 , 还可以将培训老年人使用智能产品和服务作为老年教育、志愿服务的重要内容 。
另外 , 要为农村老人融入信息社会创造更好条件 。 信息技术日新月异 , 要鼓励农村老人发挥主观能动性 , 学习掌握智能技术使用技能 。 同时 , 社会各界也要多“搭台” 。 比如 , 出于对网络诈骗、信息泄露的担心 , 有的农村老人不敢“触”网 , 对此 , 要针对性加强网络信息安全的宣传、教育 , 严厉打击各类网络诈骗违法行为 。 再如 , 农村基层组织要组织力量积极开展指导帮扶 , 让老年人遇到技术难题“求助有门” 。
要大力推进以人为本的信息环境建设 , 构筑兼顾农村老人需求的信息基础设施 。 现有的智能终端产品、互联网应用、智能化服务等要进行适老化改造 , 推出诸如“大字版”“语音版”“简洁版”“关怀模式”等版本和模式 , 创新推出更多方便老年人使用的智能产品和服务 。 涉及老年人日常生活高频事项和服务场景的医院、车站、银行、便民服务中心等 , 要增加服务 , 面对面指导老人使用智能设备和服务 , 同时保留一定比例窗口服务等传统服务渠道 。
信息技术快速发展 , “银发社会”悄然而至 , 两者交汇之下 , 全社会都应伸出援手 , 搭好桥铺好路 , 帮助农村老人克服运用智能技术困难 , 让他们生活得更加便捷、更加舒心 。 (顾仲阳)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