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渊|人类首次抵达雅浦海沟8919米底部,观测到人类活动影响( 二 )



深渊|人类首次抵达雅浦海沟8919米底部,观测到人类活动影响
文章图片

手持下潜证书合照-赵维殳-王寅炤-肖湘
下潜工作强度“拉满” 。 13小时以上的深潜及随后24小时以上的样本处理 , 对于“四人深海科考团队”来说已经成了“家常便饭”——无论户外多么阳光明媚 , 王寅炤的工作都是在4℃的低温冷库中完成的;张宇从8月11日出海 , 到12月5日靠岸 , 海上工作时长近4个月;赵维殳在航次中做了几百个样本高压培养 , 四个高压泵都是坏了再修 。 长期重复机械操作等使得张宇、赵维殳两位女科学家的手指、手腕、腰部等都有不同程度的疲劳损伤 , 但她们一直坚持样本的高标准处理保存 。
实地工作以外 , 团队每天还要开约1.5-2小时的科学报告会 , 不同学科、不同单位的科学家、潜航员、船员交流经验、碰撞思想 , 形成了更加有效的合作方式 , 大家共同观看了几十小时的深海原位视频及照片并加以分析 , 学习海上现场工作经验与设备的使用 , 承担相应的职责 。

深渊|人类首次抵达雅浦海沟8919米底部,观测到人类活动影响
文章图片

科学例会中肖湘教授在做报告
上海交大深部生命国际研究中心是国内最早开展深海微生物研究的团队 , 2018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群体资助 , 提出并围绕深海“高压生命共适应”学说开展协同攻关 。 作为本次航次共同首席单位 , 团队与参加航次的其他科学家达成共识 , 系统性地持续开展马里亚纳海沟环境与生态研究 , 围绕深渊科考 , 协力攻坚深渊地球系统的形成与演化、生命起源与环境适应、生物多样性与气候变化等重大科学问题 。 倡议以“自愿遵守 , 自觉践行”为原则 , 建立深渊科考标准化平台体系 , 以实现深渊科考样本和数据的长期保存与共享 , 支撑围绕深渊的国际大科学合作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