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00万年前 , 恐龙灭绝之后 , 喙头类动物和有鳞类动物都遭受了重创 , 但有鳞类动物的物种数目却在后来得到了恢复 , 今天有超过1万个物种存世 , 并且演化速度普遍较快 。
这个结论 , 为辛普森当年富有挑战性的观点提供了一个实例 , 证实了快速演化的生物类群在现代生命世界中不一定更繁盛 。 正如古老《伊索寓言》中赛跑的龟与兔 , 与喙头类相比 , 有鳞类拥有像龟一样缓慢的演化速率 , 但这却意味着低水平的波动性和更少的灭绝风险 。
但是 , 董丽萍认为 , 不同类群生物的演化速率有显著区别 。 如埃雷拉·弗洛雷斯等人在《古生物学》上的这项新研究所示 , 同为鳞龙类的喙头类和蜥蜴、蛇等有鳞类 , 就有着明显不同的演化速率 , 在中生代时 , 喙头类的演化速率显著快于有鳞类 。
同时 , 同一类群在不同时间段的演化速率也不相同 , 例如喙头类和有鳞类身体大小的演化速率在白垩纪时都要比在侏罗纪时高 。 “不同类群的生物、不同时间段的演化速率的异质性在生物中广泛存在 , 但产生异质性的机制还不清楚 , 可能与其自身的遗传和形态特征有关 , 但也与其他生物和生存环境相关 。 ”董丽萍说 。
事实上 , 此前古生物学家对恐龙、辐鳍鱼类、鳄鱼类和甲壳类动物形态进化的研究结果 , 已经将演化枝的演化成功与快速演化速度等联系起来 。 大多数其他定量研究表明 , 快速的演化速度是长期成功的关键 , 只是鳞龙类的情况正好相反而已 。
“因此 , ‘进化越快 , 灭绝也越快’这一现象不具有普遍性 。 现代生命世界中也存在快速演化且非常繁盛的生物类群 , 如上述提到的辐鳍鱼类 。 目前还未能确定演化速率是否与一个类群最终能否延续下来有直接关系 , 而控制一个类群演化速率的因素也还不清楚 。 ”董丽萍说 。
【生物|漫长的演化路上,这个物种为何越努力越不幸】【编辑:岳川】
推荐阅读
- 疫苗|中国生物:全球首支获批使用二代新冠疫苗将在阿联酋用于序贯接种
- 协同|网文论︱网络文学与AI写作:人机协同演化时代的文学之灵
- 生物化学|我国卓越科技论文总体产出持续增长
- Samsung|三星生物技术:收购美生物技术公司渤健的消息不实
- 植物|开放生物资源,保护多样性:我们为了生物安全的那些努力。
- 生物地球化学过程|我国科学家发现第五条甲烷产生途径
- IT|传三星集团洽谈收购美生物技术公司渤健 后者股价大涨逾9%
- 样本|国内首个在库运行超百万份生物样本全自动化库落户广州
- 团队|生物技术成茶产业提质“金钥匙”
- 硬件|奥睿科推出TB3-S2雷电扩展坞与生物指纹识别移动硬盘新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