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华为的战略部署来看 , 拉福格的加入 , 是其吸引“高鼻子”人才战略的一次落地 。 在今年8月12日的一场工作会议上 , 任正非表示 , “公司处在战略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时期 , 要进一步解放思想 , 敢于敞开胸怀吸引全世界最优秀的人才 。 ”
任正非认为 , 强调科学家作用是希望能在华为主航道的范围内 , 更积极大胆地向纵深研究 。 “没有产业技术的深根探索和核心控制 , 怎么会有产品与产业的控制力?所以 , 华为发展到现在 , 更需要各位发挥科学家的研究与探索作用 。 ”
“过去产、学、研分工模式不适应现代社会 , 我们不可能等到科学家们按照这个程序做完 , 所以我们自己培养了大量的科学家 。 我们公司至少有七百多个数学家 , 八百多个物理学家 , 一百二十多个化学家 , 还有六千多位专门做基础研究的专家 , 还有六万多工程师 , 构建成这么一个研发系统 , 使我们快速赶上人类时代的进步 , 抢占更重要的制高点 。 ”任正非说 。
每年20%到30%投入基础研究
过去十年 , 华为累计研发投入约7200亿元 。 在困难的2020年 , 华为研发投入1418.93亿元 , 同比增长7.8% 。
从研发方向上看 , 除了鸿蒙、欧拉、5G以及一系列“补洞”措施外 , 华为还将研发的一部分经费投向了基础理论赛道 。
“我们要加强基础研究的投资 , 希望用于基础研究费用从每年总研发费用150-200亿美金中划出更多的一块来 , 例如20%到30% , 这样每年有30到40亿美金左右作为基础研究投入 。 ”任正非称 , 基础领域的突破不是一天、两天的功夫 , 是数十年的默默无闻 , 辛苦地耕耘 。
任正非曾在与“Polar码之父”Erdal Arika的一场对话中提到一个故事 , “我跑百公里不行 , 在我小时候如果你跑不过就不及格 。 我那时候是农村孩子 , 晚上几乎是没有灯光的 , 老师拿着秒表在终点线看 , 看着跑到终点 。 我们同学就帮我的忙 , 让我悄悄往前走30米至40米 。 ”
任正非说 , “教育不要输在终点线上 , 什么时候起跑无所谓 。 ”
华为对基础研究的核心观点是 , 只有长期重视基础研究 , 才有国家和工业的强大 , 没有基础研究 , 产业就会被架空 。
以5G为例 , 2009年 , 华为开始5G研究 , 选定极化码信道编码技术为主攻方向 。 2016年 , 在3GPP会议5G短码方案讨论中 , 以中国华为公司主推的Polar Code(极化码)方案 , 成为5G控制信道eMBB场景编码方案 。 这也是中国公司第一次从概念研发介入到标准、产品全链条参与的通信标准 。
“当时我们决定选择了风险比较高的技术 , 甚至从工程角度不是非常成熟的一个技术 , 早期做出这样的决策并不是非常容易的事情 。 ”华为首席科学家童文曾对采访人员表示 , 一旦做出决策 , 华为就不打算在一两年就获得收益 。
推荐阅读
- 软件和应用|iOS/iPadOS端Telegram更新:引入隐藏文本、翻译等新功能
- MateBook|深度解析:华为MateBook X Pro 2022的七大独家创新技术
- 数字货币|币安在法国扩张业务 项目规模1亿欧元
- 果君|华为Mate X2 典藏版竟逼疯整个摄制组?拯救手滑的神器终于来了(视频)
- 测评|【横评】5年前的老机型测评 苹果华为三星小米魅族一加现在卡吗
- 警告!|华为联想卷入滴滴高管千万受贿案 判决书曝光浪潮曾向其输送720多万
- 娱乐|华为智慧屏迎来“影音娱乐”场景三大升级
- Windows|Windows 11“Sun Valley 2”将引入对第三方Widgets的支持
- 华为|Insights直播回顾手语服务,助力沟通无障碍
- Huawei|传华为将携手中芯南方在深圳建晶圆厂 已与台积电供应链接洽